洛林,是一個較為繁榮的公國,其治所在亞琛。
屬地內有亞琛、科隆、科布倫茨等五座人口超過十萬人的大城,亞琛常住人口甚至接近三十萬人。
這裡是嘉倫皇族——馬特一族的發源地,查理一世就是從亞琛出發,開始了征服大陸的旅程。
幾百年後,查理二世也是在此地出生,並重新奪回了嘉倫的榮耀。
現在、此地的領主——洛林親王:于格·卡佩,則是在堅守嘉倫人的尊嚴。
自丕平登基以來,打著‘探望’幌子來收買親王的大臣一批接一批,然而他們大多數連親王的面都見不到。
老卡佩完全不鳥他們,丕平的面子在他這裡一文不值。
尊貴的地位和雄厚的實力,給了親王充足的底氣。
同樣的、自丕平向教廷低頭以來,越來越多的諸侯開始漸漸牴觸中央的政令。
並不是因為他們多在乎嘉倫的榮譽,榮譽這東西是鞭策下屬的工具,對於這些手握雄兵的諸侯來說,利益才是行事的基本準則。
而新的政令在很多地方取悅了教廷,犧牲了本土貴族的利益。
比如劃分領地給教會、還容忍十字軍駐紮,這種法令觸碰了貴族利益的底線。
人員豁免權和獨立裁決權更是在這個傷口上又狠狠的劃了一刀,這導致各地貴族失去了合法處置教廷人員的權力,即使十字軍殺了人、也要交給教廷審判,各地官員無權處置。
這是一種權力的喪失。
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才是各地諸侯不滿的根源。
貴族的蛋糕是碰不得的,即便是賜給他們蛋糕的主人。
諸侯國的問題早在查理二世登基之前就已經顯露苗頭,雖然被中興之君以強硬手段按了下去,但自立的根源始終沒得到解決。
那就是領地大貴族的稅收之權、和掌兵之權。
這些親王有領地、有稅收、還有軍隊,這就滿足了割據的前提條件,他們可以自給自足,同時還有足夠的武力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在丕平登基之後,這些諸侯還有了割據的正當理由。
‘堅守嘉倫人的榮耀’成了越來越多諸侯的口號,他們豎起正義的大旗,來完成割據的目的。
也就是以‘尊王’之名,行割據之實。
他們從洛林親王的行為中得到啟發,紛紛表示不承認丕平政府的合法性,並在領地內驅逐教會人員,禁止十字軍駐紮,同時找各種藉口減少向中央遞交的賦稅。
帝都的大臣們不止在亞琛碰壁,在之後的幾個月裡,這些從中央走出來的公務人員到處吃閉門羹。
諸侯們把洛林親王推上了一個榜樣的位置。
推、這裡一定要用這個詞才更恰當。
洛林親王本來是出於對先帝的尊敬、和對自身實力的信心才不鳥丕平政府,他雖然不會貫徹丕平的政令,但也絕不會直白的抵抗新政府。
他有自己的標杆,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他很清楚。
像那些喪權的政令,他不會執行;像一些利民的舉措,他會貫徹到底。
是的、丕平政府也是有很多利民政策的,比如牧師走訪一類,既能宣傳聖光、又能給百姓治病,這類政策在洛林執行的很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