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每隔幾天就有關於維京人入侵的新訊息傳來以後,吉姆等人有了一個新的消遣活動——坐在一起吹牛皮,當然按照他們自己講的話叫關心帝國局勢。
每當北方有新的情報傳來,這幾個狐朋狗友總要搞點牛羊肉、點起篝火、就著麥酒,天南海北的胡吹一通,然後心滿意足的回家睡覺。
可能有人說了,沒見過豬上樹還沒見過豬跑嗎?也許他們談論的有點道理呢?
朋友們,這幫人包括吉姆在內,沒一個真正地經歷過戰爭,所以在他們吐沫星子之間飛舞的、不會是道理,一定是胡扯。
誰不想建功立業、抱得美人歸呢?但理想照進現實,血淋淋的戰爭可不會遷就任何人的夢想。
所以他們都是見習騎士、或者說準騎士,他們看似跟真正的騎士只差了一個單詞,但這兩者的差距,是要用成百上千條生命去彌補的。
嘉倫帝國以武立國,自開國以來,所有的騎士冊封,都在戰鬥結束後的戰場上完成,沒有哪個騎士是以光鮮靚麗的形象獲得帝國認可的,他們通常拿著捲刃的刀劍、帶著疲憊不堪的坐騎、擦拭著盔甲上的髒血、強行打起精神完成簡短的冊封儀式。
開國之君查理一世稱:騎士的冊封是一場鳳凰的涅盤,只有在勝利之花綻放的時候,榮耀才會加持與你。
所以騎士的勳章上烙印著一支烈火中綻放的花朵。
每一個被帝國認可的騎士都是在一場勝利之後誕生的,至於戰敗?哪裡還會有什麼冊封?逃命都來不及。
帝國的爵位可以世襲,但軍職不可以。
像特拉這樣的繼位伯爵,雖然作為領地的最高指揮官,擁有領地內的軍事管理權,但沒有軍銜。
這屬於一種和平時期的、政權代管軍權的制度。
而且這種制度僅限於騎士跟侍從,守城衛兵不歸任何地方貴族領導,他們直屬於帝國軍部,只聽軍部調令,有自己的長官,與地方部隊分屬兩派。
當帝國騎士去世以後,皇家會出資為其舉辦葬禮,同時收回相關的授權物件——包括刻有名字的特製勳章、特製盾牌與部分服裝鎧甲總是在調整,有的帝王只配給外甲、有的則是連家居禮服全帶上)。
至於那些騎士的子嗣,自然就像吉姆等人的身份一樣,只能被稱為見習騎士,這樣的騎士是沒有經過帝國認可的、無法得到俸祿的、不能自己為一個單位獨立作戰的人員。
與之相對的,每一個騎士都可以是一個單獨的作戰單位。
因為騎士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就拿鎧甲來說,正規的騎士通常是裡裡外外三層護甲,有些卡扣甚至位於背後,這些鎧甲的穿戴就需要至少兩名侍從協助,他們的重要性不亞於騎士的戰馬,沒有僕從的幫助騎士們根本沒法自己完成穿戴。
這還是標準的騎士穿戴,至於重騎兵的甲冑是有鉚釘相連線的——甚至能跟戰馬的披掛鎖在一起,這樣的重騎兵僅是穿戴的侍從就得最少四個。
同樣的、戰馬也需要人伺候,你可不要把他們當牲口對待,戰馬的地位可比普通的侍從還要高。
更何況還有馬鞍和馬鐙需要佩戴。
這樣一來,即使是最窮困的騎士,在上戰場之前,也最少會有四個侍從。
騎士侍從戰前是僕人,戰時就成了拿著長矛、刀劍、穿著簡單皮甲的步兵部分富有的騎士會給侍從們配備更好的鐵甲與配套的盾牌)。
特拉的父親與祖父曾經就是騎士侍從。
除了侍從外,見習騎士也是要跟隨一個真正的騎士才能參加戰鬥。
見習騎士也需要數個侍從,他們很多人在裝備上與正規的騎士相差並不大,同樣需要繁瑣的披甲。
所以,通常來說,一個騎士所代表的隊伍,從幾十人到幾百人不等,極少數富有的騎士甚至能組建上千人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