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其它小說 > 這個屋裡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為阿Q孔乙己潤土祥林嫂鳴不平

第一百八十六章 為阿Q孔乙己潤土祥林嫂鳴不平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整個娛樂圈都在等她離婚 邪王嗜寵:紈絝小毒妃 精靈之超頻融合 嫡女謀權:鳳逆天下 寵你寵到心肝疼[校園] 團寵福娃:小奶包她又奶又兇 巫力女神,切開黑! 落跑王妃:王爺請自重 野蠻小農女 趕驢小妹被迫成為蠻荒大佬 轟動全球后祖宗攤牌了 天價豪門:葉少寵妻成癮 痴女仙途 快穿病嬌反派嗜我如命 扶搖仙道 最強反派系統 首席,欠調教! 妾上位 蘇爺,你家小祖宗又精分了 我真是男神啊

要不乾脆脫掉那身破舊的長褂子,加入無產階級隊伍?我懷疑孔乙己死都不會脫那身長褂子的,我不知道他最後去地主家裡行竊又是什麼裝扮?可惜如此重要的一筆細節魯迅沒寫,我們只好猜猜看。

魯迅於書中描繪了他只要出現就一定會穿著那件長褂子,估計這是他的全部財產。

孔乙己的長褂子之所以不捨得脫掉,認識這樣的原因,我們需要了解體力勞動者歷史當中的處境。且不說當時的年代,您只要瞭解巴西金礦裡面的勞工,那驚人的場景,沒人願意成為其中一員的。

作者本人是地地道道的打工人,我只能這樣說,這樣的辛酸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深刻體會!所以我不希望孔乙己脫掉那件陪伴他多年的長褂子,不想他加入我們的無產階級大軍,相反我會祝福他,希望他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除非一個人覺悟了,而且是革命家一樣的覺悟,因為只有革命精神才能挽救人於逆境當中,而不會依賴於物質基礎成為受財富地位支配的人。我寧願看見孔乙己被人嘰嘲、出醜,也不想他脫掉長褂子去做體力活兒,一個知識分子很容易在體力勞動大軍中消磨、淹沒。

孔乙己的人品是值得肯定的,文化程度也是值得肯定的,譬如回字的四種寫法我就不會。中國人當時的識字率是很低的,孔乙己明明有文化,卻得不到尊重和基本的生活保障,不可謂英雄無用武之地。他教孩子們回字的四種寫法,可是那些小孩兒就跟那些酒館裡坐落的紈絝子弟對孔乙己的態度區別不大,只是年齡不同。

我想起威廉二世興辦學校,學生上課只需要交玉米棒即可。可是孔乙己怎麼辦呢?當時的中國主政的是慈禧太后,她不是中國版的威廉二世。

致孔乙己於死地的是他的一次偷竊行為。他偷盜財主家,被捉了之後吊起來打,腿被打折了。

如果說孔乙己有錯,頂多是“竊鉤”,可當時的中國竊國者比比皆是,真是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壁之間禽獸食祿!

偷是沒有志氣的,要革命,徹徹底底的打倒權貴階級!

《故鄉》裡的潤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形象,父子二人都曾經給魯迅家裡做過佃農。潤土的父親希望孩子長大後平平安安,往他脖子上戴了一個圈兒,希望潤土家能香火傳遞。

潤土當然沒有受過魯迅那樣程度的文化教育,他倒是迷信思想繼承了下來。他給自己做了一個泥菩薩,時常拜祭,被魯迅看見了偷笑。

長大後,魯迅出國去了日本,潤土一直在老家。漸漸的,曾經的少年已過了中年。

魯迅回來,潤土來見,兩人面對面,潤土很有禮貌的稱呼魯迅:“老爺。”

魯迅頓感兩人之間有一層看不見的隔膜。

這層隔膜是什麼呢?就是身份。

魯迅什麼人品,潤土並不知道;但中國士紳們什麼人品,潤土是知道的。所以魯迅站在面前,潤土明智的做法還是要禮節禮貌的,不然就有某種可能。這絕非危言聳聽。

今天下屬在上司面前的態度,保安在領導階層面前的態度,以及群眾百姓在當官的面前的態度,是否表現良好很容易影響日後的社會關係需要。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很容易顯露財富地位人際關係影響力所帶來的態度上的差別。而且就當時社會而言,平民態度上的不恭很可能遭來報復。什麼樣的報復?不講明,就是得罪權貴之後可能會承擔的風險。所以,潤土彎腰叫魯迅“老爺”是明智之舉,當時社會條件下的正常舉止,吩咐潤土這樣的態度的是社會,是社會把基層百姓壓彎了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魯迅心裡發顫,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老爺,而曾經的少年玩伴已經自認奴僕了。同樣都是少年,同樣都是人,為什麼成年後有這樣的差距?

因為不平等的社會造成不平等的身份,展現出來的就是弱勢一方恭敬的態度。

魯迅是覺醒的革命文學家,他背叛了有產階級,勇敢的站到了人民的一邊,可他心愛的人民卻稱呼他為“老爺。”他知道自己還沒有被他們理解,他知道人民還需要假以時日才能覺醒到理解他的程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社會的堅冰和隔膜需要很長時間的不懈努力才能消除,才能最終讓社會走向平等和公正。那時候,大家都不用管誰叫“老爺”了。

魯迅他們正在努力中,潤土需要精神慰藉,於是捏了一個菩薩供自己朝拜,迅哥兒感慨:我們都在尋求希望啊!

作者少年時,回想起自己,我看不起爺爺和奶奶崇拜迷信,自己當然崇尚科學是對的。如今回想起來,用“看不起”的態度對待爺爺和奶奶,有失公允的。那時候,我已經在反省自己了。我為自己空想的三大星球,又何嘗不是屬於自己的“菩薩”呢?也是一種精神需要,一種精神思想上的偶像。從某種角度而言,我們都有“宗教徒”的特徵,都為自己捏一個偶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祥林嫂是一個地地道道無助的婦女,面對世道她很無奈,其實男人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更可況弱女子?

她能去哪兒?難道要求她革命?她不會比娜拉跑的遠,所以這輩子如果不是革命隊伍進村,她也就一輩子老老實實的逢人訴苦,沒人就幹活。人家問她,她不說,怕得罪別人,索性逢人便說好了,看看有沒有可能別人告訴她拯救命運的辦法?

時間一長,她身上已經沒什麼稀奇,男的女的也就沒什麼好問的了。悲催的故事在曾經殖民主義施虐期間到處都是,遠不止她一個,時間一長,大家都麻木了。

魯迅的作品其目的我們從《藤野先生》知道,他是為了拯救中國人的精神。他在《藤野先生》一篇中描繪日俄戰爭電影,影片中有中國人被斬首,結果熒幕前的中國留學生興高采烈,竟歡呼不已!

魯迅看見這些人四肢健全、四體健康,就是精神需要治療。而要治療中國人的精神,一兩味藥不濟事,需要用筆,用筆寫文章來文化傳播從而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於是魯迅一生的事業沒有選擇去做醫生,而是成了大文豪。後人稱他的作品如同手術刀,解剖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好認識自我。

喜歡這個屋裡請大家收藏:()這個屋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以後餘生都與你有關 我是苟策劃開局就送異獸蛋 豪門重生:神醫嬌妻寵上癮 腹黑公子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