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後,冬去春來。
前線的戰報遲遲都沒來,愛卿正等得心焦,北方又出了事。
一場大旱災從天而降,奏報上寫著,「赤地千里,焦金流石,民不聊生。」
朝上正為此事商議著如何賑災,再遇飛蝗急報。據聞北部農田是顆粒無收!今年的納糧納稅,無疑會大減。
比起國庫,愛卿更擔心的是當地百姓無以為生,連下數道詔書,要求所有親王、郡王都往災地捐獻自家的錢糧。
但此事惹得皇親國戚相當不快,向來只有農民向他們進貢的,還沒有倒過來主子給奴才送錢的。
還到處說,皇上大可免去災民二年的賦稅。再不濟,從國庫裡撥出銀兩來賑災,何必算計他們那點養老錢,就算是捐了,也是杯水車薪,沒多大用處。
這話當然是假的,有不少親王、郡王全國各地圈買下肥沃的田地,築起莊園,多年經營下,都富可敵國,他們哭窮,只是捨不得自己身家罷了。
還反過來數落皇帝的不是。愛卿不知□□,也變得十分為難。賦稅是要免去,可不能輕易動用到國庫。
景霆瑞正在打仗,除去軍餉糧草不說,光戰船火炮的建造就需要不少銀兩。
好在炎第一個站出來,捐出自己一年的俸祿,以自己的行動支援愛卿。
愛卿感動不已,到底是自己的親弟弟,血濃於水,願彼此扶持。
爾後,永安和永裕親王也捐了一年的俸祿。
賈鵬一直處在中立地位,既不反對皇帝,也不得罪權貴。愛卿直到這時,才知道,若有宰相支援的話,必定事半功倍。
可他揣摩不出賈鵬的心思,對這幾道旨意是贊同?還是反對?或者有別的更好的主意?愛卿問急了,賈鵬就說自己年紀大了,做事也遲鈍了,這些事本該聖心獨斷的。
看起來是支援,卻又似乎話裡有話,愛卿無法明白,越發焦急,倒是炎旁觀者清,明白過來。
皇上不與宰相商議,就擅自封了景霆瑞為大將軍,宰相仍在羞惱,才故意為難皇帝,好讓皇帝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可是炎不能隨意干涉政務,亦不可得罪賈鵬,只能儘可能地幫愛卿解圍。時常在賈鵬面前說些『皇上很看重宰相大人』的話,倒也讓賈鵬心氣順了不少。
不久後,禮部舉辦了祈雨大典,皇上親自主持,祈求上蒼憐憫眾生,還放生魚鳥,數日之後,北方真的下了一場大雨,且三天三夜都沒有停歇。
得到那樣的喜報,愛卿才鬆了口氣,當然,皇親們依然不願拿出私房錢,他便把親王貴族們進貢給朝廷的錢糧,全都撥給災區百姓,算是兩全其美。
而前線的奏報終於來了!
愛卿坐在龍椅之上,手微微握成拳頭,在聽得奏報官清楚地說道,「可惜三戰皆敗!」的字句後,他整個人都輕輕晃動了一下,耳朵裡便只剩下嗡嗡之聲。
朝上更是炸開了鍋似的,所有的人都議論起來,搖著頭的,垂頭喪氣的,也有憤慨不已、唾罵景霆瑞無用的。
所有的這些,都展開在愛卿的面前,宛若一個巨大的黑色漩渦,幾乎要將他吞噬了進去……。
###############
天陰沉沉的,海浪狂擊著的礁岸,猶如鋒利的狼爪,兇猛地咧開著。
一隊身著大燕甲衣計程車兵,整齊地站在礁岸之上,並不畏懼那猛烈的海風,或許會將他們刮下去,被礁石撕成碎片。
火把在此處無半點用處,只有亮出的兵刃、刀鋒,閃著令人膽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