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豐收心說我的工作什麼時候輪到你小子來指手畫腳了,但是在這種場合下他不可能與張清揚吵架,只能陰沉著臉點點頭,威嚴盡失。
……
現場辦公會議上決定臨時成立救災工作小組,米豐收任組長,張清揚出任常務副組長,方少剛、項歌出任副組長。張清揚提出了幾點要求,獲得了透過,他指出米豐收應該親自去省裡彙報險情而不是在這裡。同時,方少剛也在會上提出以後遇到類似事件首先要在第一時間通知所有市委常委等等。
辦公會議幾乎開成了針對米豐收的批鬥會,米豐收肺都要氣炸了,怎麼也沒有想到張清揚等人盡然不顧他身為省委副書記的身份,當面指責,這在過去的從政生涯中是從來沒有過的經歷。米豐收發覺自己不瞭解江洲的官場,這裡的幹部個個針鋒相對,都敢講話。好像沒有人在乎身份、級別,更沒有人因為尊重領導的身份就不敢講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清揚提出要對蘭馬縣的領導班子進行處分,雖然米豐收以暫時搶救為主把這事壓了下來,但是瞧見張清揚和方少剛的意思,都準備拿柴軍開刀了。米豐收似乎才意識到以往搞一言堂的做法似乎在江洲行不通,江洲的幹部在張清揚的帶動下,每個人都像是一隻野獸。按他的想法,省委副書記兼任市委書記,下面的人那還不是惟命是從?結果說明他把江洲的幹部想得太簡單了,也更小瞧了張清揚的霸氣。
習思遠帶著一個營的兵力很快就到了,人多力量大,兩個小時就把被埋群眾挖了出來。好在泥石流的流量不是很大,只是沖毀了房屋。
據村長說,小河村現住居民只有34個人,除掉死亡8人、失蹤1人,其它人都受重傷。留守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事故又發生在大半夜,能救出這麼多人已經不簡單了。望著山坡上人山人海,官兵正在尋找失蹤的那個人時,米豐收明白自己把這件事情辦砸了。本來想得很簡單,他自己一個人代表市委市政府來搶險,等到天亮再通知大家。
可是結果張清揚卻抓住了這個機會,私毫不留情面的批評了他的作法。抬頭仰望了一眼天空,米豐收的胸口隱隱疼痛,伸手按住,臉色蒼白。
下午,訊息靈通的記者們趕到了。對於喜歡捂蓋子的柴軍而言,看到蜂擁而至的記者時完全傻了眼,怎麼也沒有想到把訊息捂得嚴嚴實實,可還是傳了出去,他們是從哪接到的訊息?
米豐收不想在現場受氣,對張清揚說他要去省委彙報,讓他在這裡處理緊急工作。張清揚巴不得他離開,自然同意。在市委宣傳部的主持下,晚上五點多鐘的時候在蘭馬縣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張清揚條理分明、認真而詳細地向記者們通報了小河材的情況,事故雖然不算太大,但是已經在全國各知名媒體傳開了。內務院唐先生親自給張清揚打來電話瞭解案情,當他知道搶救工作已經結束時終於放了心。
當天晚上,張清揚沒有回江洲市區,而是趕到醫院看望傷者,並且安排人聯絡了去世難民的家屬,蘭馬縣已經妥善把屍體儲存好,等待著家屬歸來認領。
回到蘭馬縣賓館時已經晚上十點鐘了,勞累了一天的張清揚躺在床上卻怎麼也睡不著。雖然今天令米豐收顏面盡失,可是一想到死去的災民,他就高興不起來。回想著縣委書記柴軍的可惡嘴臉,他相信事情並沒有完。
張清揚沒有馬上回江洲,在蘭馬縣安排了災區的簡易房建設工作,並且開會研究了小河村新址的建設。反正那裡餘下的村民也不多,整個村子的年輕人也不會再回來了,索性不如把活下來的災民搬遷到其它相對安全的村落,由政府出資為他們建新房。
對於張清揚的指示,蘭馬縣委縣政府不敢反對,幸好錢不多,還有市裡的撥款,縣裡也樂得做這個好人。其實大凡遇到大災大難,基層政府往往會撈到一筆橫財,這幾乎成了慣例。
散會以後,在縣委書記柴軍、縣長楊進的陪同下,張清揚來到餐廳用餐,這時候他發現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董鵬帶領著一干人跑到了隔壁的餐廳。望著那群人的穿著打扮,張清揚微微顰眉,似乎意識到了什麼。
秘書鐵銘明察秋毫,忙湊到領導身邊,輕聲彙報道:“聽說是縣委宣傳部請外地來的記者吃飯。”
張清揚點點頭,也沒有多說什麼。在大災大難面前,宣傳部門面對記者更像是公關部門,往往是大魚大肉的伺候著,臨走前還要給一定的紅包,美名其約“差旅費”。這種方式幾乎成為了慣例,雖說心裡不滿,但張清揚也不好對人家指手畫腳。這年頭像艾言那麼有良知的記者越來越少了。
坐在餐桌上,望著面前的酒菜,張清揚就望向柴軍,板著臉道:“柴書記,前方吃緊,我們在後方不能緊吃啊!”
喜歡手腕:步步為贏請大家收藏:()手腕:步步為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