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神是法力或真氣與分割出的靈魂相結合而形成的,它是純粹的有自我意識的能量體,當法力或者真氣損耗殆盡,依照天地法則的拘束,元神也將隨之消失,所以它需要一個寄託之物,這寄託之物類似於承認人類靈魂的載體,也就是‘肉身’,沒有寄託之物,元神無時無刻不再消耗著力量,若有了寄託之物,便有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家’。
這寄託之物必須是先天之寶,因為先天之寶是天地孕育,元神寄託於先天之寶便可‘逃避’施加在自身的天地法則,這法則是元神最大的軟肋。
沒有了這份約束之後,元神徹底的成為了另外一個‘我’,你所能做的事情,元神大部分皆可做,但它還不能稱之為真正的‘人’,而第二元神所要做的是將自己徹底變成人。
獨立存在的人。
這是李元化真正的驚訝之處。
陳陽的第二元神要凝聚一具自己的肉身,這種事情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際上它只存在於理論。
“你已經很不簡單了,不想你的第二元神更是驚世駭俗。”
李元化不認為第二元神凝聚肉身是一件靠譜的事情,但敢想敢做,這便令很多人自愧不如。
陳陽苦笑一聲,道:“此事第二元神也沒有跟我明言,我也是心中有這麼一個猜想,他所修煉的功法與我不是一路,我也給不了什麼建議,只能他自己去摸索,既然他能夠有此想法,我便儘可能的去滿足,至於成與不成看天意罷了。”
李元化聞言點了點頭,他原以為這是陳陽不成熟的妄念,此時看來,他早就把心態擺正,成功與失敗對其心境並不會產生影響。
“既然如此,師兄便不留你了。”
李元化道:“此番西域之行,恐怕要耽擱不少時間,我爭取在你回來時將東西準備好。”
陳陽心中感激不盡。
“耽誤了師兄閉關,師弟很過意不去啊。”
“這閉關一事對我非什麼重要之事,你也不要有心理負擔,倒是此番西域之行,你要多加小心。”李元化提醒道:“你當年曾去過北蒙,這西域可不比北蒙來的輕鬆,那裡是佛教的地盤,當年道佛之爭鬧的很厲害,佛教灰溜溜的從中原退走,損失慘重,對道教懷恨在心不說,對整個中原修行界亦是持有敵意,畢竟當年道教能夠獲勝,中原各派出力不少。”
陳陽經李元化這麼一提醒,心中一驚,這道佛之爭他還是第一次聽,不光是他,南宮瑤和張旭也露出好奇的表情,顯然想要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道佛之爭師弟卻是第一次聽說,師弟心裡好奇,師兄可否給師弟講解一番?”
“這道佛之爭師兄也所致不詳,畢竟年代久遠,但小時候聽門中長輩提到過。”
李元化稍作沉吟,道:“佛教傳入中原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當時佛教四大神僧之一的慧通攜三百四十二本經文於五台山建立寶禪寺,隨之開枝散葉,不足千年,寺廟遍佈中原各地,信仰人數直追道教,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第二大教。”
“道教難道能夠容忍佛教肆無忌憚的發展?”
南宮瑤疑惑道。
“道教講究清靜無為,這爭權奪利的事情實非擅長,再者佛教也知道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向來不與道教起衝突,甚至與之交好,兩教的關係一開始極為和睦,更何況當時中原各派都在將剷除魔教視為頭等大事,常年爭鬥。佛教置身事外,悶頭髮展,勢頭迅猛,以當時的狀況發展下去,佛教真有替代道教成為中原第一教派的可能,可惜世間之事總是充滿了戲劇性,道教在剷除一處魔教據點時,居然發現了佛教與魔教往來的書信。”
陳陽三人聞言皆是一驚,驚呼道:“佛教和魔教暗中有勾結?”
李元化點了點頭,道:“這件事情引起了道教的高度關注,但道教並沒有洩露此事,因當時兩派關係甚好,這有可能是魔教的陰謀,然而百年之後,雙龍寺事件的爆發徹底暴露了佛教偽善的面具以及狼子野心。”
“雙龍寺事件?”
“雙龍寺事件是道佛兩教決裂的,也是整個中原向佛教開戰的引子。”李元化解釋道:“這雙龍寺是佛教在中原的三十六寺之一,主持是慧通的兩名得意弟子,此二人是同胞兄弟,法號龍化、龍飛,建寺之時便起名雙龍寺。”
“這龍化龍飛二人都擁有著羅漢的修為,且樂善好施,在當地很有名望,香火鼎盛,然而它毀就毀在太有名聲了。當是有一夥趕考的書生去雙龍寺遊玩,本該發生一場論法的雅事,結果有一書生誤打誤撞居然闖入了雙龍寺的地下暗宮,發現宮內囚禁了許多良家女子不說,更發現一些表面虔誠禮佛的僧人居然行苟且之事,這才醒悟雙龍寺是藏汙納垢之所。”
“那書生看到了雙龍寺秘密知道不好,本想逃走,結果被發現了蹤跡,在場僧人將其擒住,為了安全起見直接將其除掉,然而這一下子算是徹底闖了大禍。”
“這書生難道有什麼特殊的來歷?”
“這書生名叫張懷渝,乃是正一道三大太上長老之一的轉世之身,這位太上長老極具傳奇性,自身修煉一種特殊功法,轉修九世,藉此可直入金仙之境,而在雙龍寺被殺的正是第九世之身。”
“張懷渝死後,正一道立馬得到了訊息,僅是頃刻之間,正一道十二位真人盡數降臨雙龍寺,雙龍寺的秘密如何能夠瞞過這十二位真人?不僅如此,當年許多查無音訊的魔教魔頭亦有幾人藏於此寺,雙龍寺直接被盛怒的十二位真人夷為平地,寺內許多重要書信證實了佛教的確在背後為魔教出力抵禦中原正道,其目的是希望藉著兩虎相爭獨霸中原。之後的事情沒有必要再闡述,道教舍了魔教暫且不理,全力攻打佛教,然而這個時候的佛教已經有了和道教抗衡的能力,延續幾十年的道佛之爭由此展開。”
陳陽三人聞言,心中驚詫,不想佛教是這般模樣,對其感官極差,心中開始警惕此番西域之行。
喜歡昊陽請大家收藏:()昊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