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國內是淡水魚為食材,而一般淡水魚寄生蟲多於海水魚,吃淡水魚做的生魚片,患病的可能性較高,受害的多了,也就漸漸消失。
又不是像河豚那麼美味,能夠留下拼死吃河豚的說法。
再說河豚只要處理好了也沒問題,哪像刺身,誰知道你這塊肉裡到底有沒有寄生蟲。
吃淡水魚刺身純屬賭運氣。
四人前往刺身店,路上小次郎介紹道“這是我專門選的店鋪,今天正進行金槍魚切割表演,是一條四百多斤的金槍魚王,足夠咱們吃個痛快。”
“多謝,你實在是太客氣了。”
說是表演,的確如此,畢竟是一條四百多斤的金槍魚王,一頭大肥豬也不過這個重量。
而價格,又不是肥豬能夠相比,稍微剩點邊角料都夠一頭豬的價格。
所以能夠主持切割的,都是老師傅,手藝之熟練,已經到了庖丁解牛的地步,有著一種別樣的美感。
他們進去的時候,正在進行金槍魚王的切割,一群顧客圍在周圍觀看師傅那行雲流水的動作。
旁邊有店員吆喝著,看情況是在售賣,現切割現售賣,想吃哪部分便可以選擇購買哪裡。
小次郎在那裡豪爽的詢問道“你們想吃哪部分,我給你們點。”
“哪部分都行,我還是第一次吃,只要吃著不錯就可以。”
見此,小次郎沒有多說,在那裡點菜,挑選最為精華可口的部分。
一直以來,金槍魚給人們的印象,除了美味,大概就只有昂貴!
每年東京築地市場的金槍魚拍賣,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現在海里的金槍魚還沒有被捕撈的極為稀少,價格沒有那麼昂貴,等再過二三十年,海里的金槍魚稀少,價格就變的極為昂貴。
二零年國內購買了一條重達353公斤,也就是706斤的金槍魚王,價值高達300萬,平均每斤超4000元。
而這還不算什麼,一五年的時候,在扶桑一條二百二十二公斤的金槍魚王,被拍賣出了一百七十六萬美刀的天價,平均每斤四千美刀啊!
放在國內就是兩百多一斤。
逼的水產廳不得不出臺檔案,嚴禁虛抬價格。
一條魚能夠賣出這樣的價格,除了稀有之外,可見扶桑對於金槍魚的喜愛。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就在100多年前,金槍魚還是一種便宜到令人髮指的魚類,而且那時的扶桑人並不覺得金槍魚好吃。
平安時代,由於京城距離大海較遠,冷藏、冷凍技術也不發達,所以淡水魚比海水魚高階,其中鯉魚是魚中之王。
到了鎌倉時代,歷史的主角由貴族轉變為武士。由於金槍魚當時的日語發音讀作“shibi”,與“死日”諧音,對於冒著生命危險奔赴戰場的武士們來說,食用金槍魚代表著不吉利,更沒人喜歡。
不僅被視為不吉之物而遭到忌諱,還被認為是味道很差的下等魚,售價非常便宜。
誰能想到當年無人問津的金槍魚,到了現在竟然成了人人爭搶的美食,價格更是堪稱天價。
喜歡重生1982做頑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82做頑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