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他手賤,非得去捉那隻鷯哥,明知道那隻鷯哥是有主人的,說不定便在周圍,卻非得去抓它,自己不倒黴誰倒黴。
帶著鷯哥回家,杜康將籠子開啟,購買的那隻鷯哥沒有逃走,反而隨著最初的鷯哥進入巢穴,兩隻鷯哥環頸相交,開始了沒羞沒臊的生活。
杜康無奈,連鷯哥都成雙成對開始繁衍後代,自己的春天何時才會到來?
放下編織袋,將裡面的烏龜全都倒出來,任由它們在四合院內自由爬行。
這麼大的一個四合院,足夠模擬它們野外的生活,只要做好防護,不讓它們逃出去即可。
囡囡興沖沖過來,看看那些胡亂爬動的烏龜,高興的又蹦又跳,又有新玩具了。
還用手去戳烏龜,將它們嚇得將頭和四肢縮排龜殼,躲避危險。
“別嚇它們,小心將烏龜逼急了,一口把你的手指頭咬掉。”
“我才不怕呢,烏龜這麼膽小,怎麼會咬我的手指頭。”
杜康沒有再說,任由她在那裡擺弄烏龜玩耍,誰讓她是自己的妹妹呢。
烏龜很少會咬人,即使咬她,也最多咬掉一層油皮,沒多大問題。
有烏龜怎能沒有水池,杜康就拿出鐵鍁在院子裡準備做個龜池,作為它們吃食休息的地方。
在四合院閒逛一圈,便找到合適的地點,考慮到周圍,大概只能做個四五平米的龜池。
唉,還是院子不夠大,做個龜池只能有四五平米。
再算上龜池邊的小假山,那更加擁擠。
龜池不用多深,只要幾十厘米的水就夠了,製作起來並不困難,花費一天時間便製作的差不多。
然後是貼瓷磚,美化外表。
現在自然沒有瓷磚,杜康思索下手中資源,或許可以使用剪瓷雕工藝。
剪瓷雕亦稱嵌瓷、剪黏,是瓷片拼貼的一種,以顏色鮮豔、胎薄質脆的彩瓷器或殘損價廉的瓷器為原材料,使用工具將其剪、敲、磨成形狀大小不一的細小瓷片,進而貼雕人物、動物、花卉和山水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其工藝兼具繪畫的色澤感和雕塑的立體感,並可長年經受日曝雨淋、海鹼侵襲而不褪色。
現在打碎的瓷碗不就有了用途。
當初他將瓷碗打碎之後沒有丟掉,而是收集起來,準備修復,本想著是價值數十數百萬的清朝大瓷碗,不能丟棄。
後來才發現是小瓷窯製作,不值錢,哪怕放到四十年後,也不過價值幾百上千,現在能賣幾塊錢都是好的。
也就沒了修復的興趣。
一個瓷碗當然不夠,杜康便交給王浩一個任務,讓他去搜集這些破碎的瓷器,不拘泥於瓷碗,晉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鈞瓷、龍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粉彩等,各種瓷器都可以,數量越多越好。
後來不是有那個瓷房子,用到七億多片瓷器,他不求做瓷房子,但收購瓷片也可以嵌瓷嘛。
到時將龜池周邊做出精美的圖案,保證漂亮。
趁著他去收集瓷片的時間,杜康也沒閒著,而是準備做假山。
先去供銷社買了幾段鐵鏈,找電焊機將每節鐵鏈焊接在一起,形成一個鐵鏈形狀的鐵條。
不是尋常的焊接,是焊接在不起眼的地方,讓人無法看到焊點,焊接時更留有一定的彎度。
一端有五根鐵條如做託舉狀,一端也焊有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