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過幾天,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年豬殺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包餃子,香噴噴的餃子,是人們最重要的念想,代表著一家團圓。
杜康也不例外,反而準備多包一些,算是給工人的一個福利。
殺完豬的第二天就開始包餃子,早吃完早回家嘛,都臘月二十幾了,你還讓工人幹活,周扒皮都不敢這麼幹。
木槿軒也早就放假,要不是為了給工人弄點福利,這兩天都不會讓他們過來。
讓他感動的是,他對工人好,工人對他也不錯明明是喊過來殺年豬吃餃子,結果人家來到之後是幫你幹活,而不是在旁邊看著,有這樣的工人,他哪能不好好對待。
只是看著那些餡子,杜康臉色微變,太多了,幾十個人吃的,再加上他們自己家的,至少得上千,想要吃飽,兩三千都不嫌多。
這麼多餃子憑他和老爸得包多長時間?他可沒興趣累死累活去包餃子。
叫來杜強說道“去喊人過來,今天是讓他們吃餃子,不是幹活,全跑那邊去算什麼事,指著我一個人給他們包餃子?”
“好嘞,我這就喊人過來。”
一行人過來,看廚房地方不大,只夠十個人施展,就分出十個人咚咚咚開始剁餡,大塊大塊的豬肉被切成小塊,隨後剁成肉泥,隨後加入白菜以及蔥姜等調料使勁剁。
今天吃的是豬肉白菜餡的,那大肥肉,聞著就是香。
杜明在旁邊看的心疼,這都是自己家花的錢,有些擔心說道“咱是什麼家庭,經得起你這麼糟蹋。”
“給工人吃好,他們才捨得賣力氣幹活。再說這也不多。”
多嗎,在普通百姓眼中的確很多,但在大人物眼中根本不算什麼,當年東北張少帥接受採訪,讓記者猜他們家裡廚房有多大?有多少廚師?
記者沉默半天,說是二三十人。
而張少帥說七十人,過年時候包餃子是包幾間屋,將屋內放的滿滿當當。
直接把記者整的話都說不出來。
這數字誰能猜的出來?
看似吹牛,仔細想想,又的確如此。
張少帥手下多少士兵,多大權利,每日進出府衙的不知多少,包幾間屋的餃子都不一定夠。
自己包兩三千餃子又算的了什麼。
等到餡子剁完,杜康過去看看剁的不錯,至少他是沒心思將餡剁的這麼細。
沒說的,放開手包吧,一個個的餃子包起來。
特意準備的八個蓋簾放不下,就放到桌子上、木板上,將屋裡擺的滿滿當當,肉眼全都是包好的餃子。
等包的差不多,就燒鍋煮餃子,一群人早受不了餃子的香氣跑過來,一個個眼巴巴看著餃子等著品嚐。
杜康讓他們排好隊吃餃子,先盛了一盤子卻沒給他們,而是喊道“先說好,每人三十個餃子,多了不給,我可不想聽說有人撿著好吃的硬吃,吃到肚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