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杜康就跟老爸商量該怎麼建設工廠。
爭取十一畝地是為以後擴大生產做準備,甭管用上用不上,先把地盤佔著。
哪怕以後用不上,拿來種小麥,那也是在三環種小麥,說出去,能驚掉人眼球。
現在先建設一小片地方即可。
至於找誰建設,老爸在四九城生活幾十年,有一定的關係網,很快就找來工匠開工,拉圍牆建廠房。
沒過兩天,已經建設的熱火朝天。
同時也把杜康忙的腳不沾地,既要製作雕花佛龕,又要照看工地,還得不時指點劉二蛋他們。
這天,杜康好不容易有空回家吃飯,王浩過來找他說道“老大,你前幾天去博物館修復過羊角燈?”
“沒錯,有什麼問題。”
王浩臉色古怪將一張報紙遞給他,杜康開啟一看,只見上面有報道此事的新聞。
“四九城能工巧匠,修復故宮僅存的羊角琉璃燈”
上面還配有圖片,正是記者拍攝的自己修復羊角燈時的畫面。
在看文章,很正常的報道,可王浩的表現分明有事,他又仔細看了一遍,忽然發現問題。
巧手王九,怎麼是巧手王九,報道中寫的修復人員竟然是巧手王九。
老大,我姓杜,不姓王,怎麼成了王九。
這是哪家報社的記者,不行我得去找他說個明白。
剛走兩步杜康又不禁洩氣,這種事沒法去找人家。
你總不能因為名字寫錯了,就讓他再發個宣告,說自己寫錯了字,不是巧手王九,是巧手杜九。
根本不可能。
又不是多大的錯誤,你讓他登報發宣告,他臉還要不要?真這麼幹,他還能在報社呆的下去?
算了,咱還不能將錯就錯。
巧手王九就巧手王九,以後咱就是巧手王九,九是自己的名字,前面的巧手王是形容詞。
看王浩還在那裡站著,杜康詢問“你還有事?”
“老大,要不然我過來幫你建設廠子,木匠活我實在沒那個天賦。”
杜康皺眉,王浩在木匠方面的確沒天賦,這麼長時間,連個凳子都做不好,若不是看他是自己的同學,早勸他離開。
讓他過去幫忙也好,工廠建設事情不少,自己正發愁一個人忙不過來,正巧王浩在學校出了名的能說會道,有他幫忙能省自己不少事。
“行,以後工廠那邊的事就交給你。”
杜康將工廠的事情交代清楚,又帶他去那裡熟悉了下環境,便將工廠的事情交給他處理,自己只需在後面監工即可。
工廠首先建設的便是圍牆,等圍牆建好,慢慢將四合院的木料等東西往廠裡搬運,將傢俱製作放到廠裡。
只留下紫檀木,自己在家制作雕花佛龕。
雕花佛龕結構複雜,對工藝要求極高,但在他日益精進的手藝下,並沒有太大難度,很快製作完成。
然後杜康發現自己陷入到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
廠子建設有王浩看著,傢俱有劉二蛋盯著。
隨著分工明確,眾人只負責自己的那一部分,手藝日漸熟練,已經不需要他時刻盯著查漏補缺,防止製作的傢俱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