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家功高震主,這麼多年,也該是退的時候了。
只是。
“皇兒你要記住,於家是蕭國的猛虎。有他們在,蕭國的堡壘就在,外敵不敢輕易來犯。切忌,勿動。”
勿動嗎?
可是,如今的於家卻再不是猛虎,若是掉了牙齒的老虎了。畢竟,於老爺子已經老了,至於於川父子,則是弱的弱,殘的殘,再不是老虎了。
那麼,這樣的於家,除了也就除了。
沒了於家,他還有李家。
李家一門將才,將會成為蕭國新的猛虎,為蕭國守護邊疆!
次日,早朝。
明帝眸色深深的坐在高堂之上,“眾位愛卿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明帝話語落下,新任戶部尚書張盛上前一步,“啟稟陛下,臣有事啟奏。”
“今年全國各地的收成不佳,加之前段時間賑災所出,如今國庫吃緊。臣以為應該採取一些措施,開源節流,度過這個難關。”
“對於張愛卿所述的難題,眾位愛卿有何良策?”
吏部侍郎青衣候世子白涼走出一步,“微臣以為在這樣的特殊時刻,蕭國上下應該一起克服。歷史中也曾有這樣的事例,當時有賣官販爵,從富人手中取些銀錢度過這次難關。”
明帝輕輕挑了挑眉梢。
“臣以為可以透過調整稅收制度,透過加收稅收的方式來補充國庫。”
“臣以為萬萬不可加收稅收,這樣容易引起民怨。民乃國之本,不可妄動。還是從節流方面考慮為佳,臣倒是想到一事。近來北境頗為太平,供給北境的糧草物資倒是可以緩一緩。如今北境沒有戰事,可以讓於國公實行以兵養兵之法,自耕自收。非常時期,非常方法,只能委屈北境計程車兵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臣覺得張尚書的提議可行。”
“臣也覺得可行。”
一時間,眾人聽了張盛的法子,竟都紛紛附和。
明帝眸中閃過一道詭異的光芒,沉吟一番,“張愛卿所言也有道理,相比而言,此法子確實能解如今的燃眉之急。朕准奏,此事就交由張愛卿去處理。”
“臣領旨。”
“好了,今日到此,退朝。”
明帝腳步輕快的回了御書房,眼角眉梢,竟有幾分意氣風發。
“太后駕到。”
明帝眉峰一動,從奏摺中抬起頭來,就看到竇太后滿面怒容的走了進來,身後跟著新封的雍和郡主董綰,即那日秋狩圍場上救回的女子。自從回了宮後,董綰時時陪伴在太后身邊,太后待起恍若親女一般。
竇太后走進了御書房,眉頭狠狠的皺著,“陛下為何斷了北境的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