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盛京之行,僅僅在盛京老皇宮駐蹕五天,他卻也這般大興土木,生生又建造出一整個“西路”來。
這樣的大費周章,自不僅僅是為了這僅有五天的駐蹕,他為的,是一個九年未曾淡忘的人兒,是為了一場——似真似幻的夢啊。
依稀記得,夢境裡,她俏生生立在海棠花下,眉眼清麗地含笑望住他,說,“您不去看戲麼?就在西邊兒的戲臺。這戲臺啊,都塵封兩百年了,如今沈陽故宮將舊日皇家戲曲重新搬上這舞臺,將這塵封了兩百年的戲臺,又給喚活了!”
他也詫異,“戲臺?塵封兩百年?這老皇宮裡,哪兒有戲臺啊?”
他自是最清楚,此處乃是祖宗舊宮,祖宗們都是崇尚節儉,從太祖皇帝,到太宗皇帝,沒人在這老皇宮裡修建戲臺啊。
他身為子孫,自當遵從祖宗的老規矩,便是當年奉著皇太後的聖駕一起回盛京來,他也沒說專門給最愛看戲的老母親修建一座戲臺啊。那這盛京老皇宮裡的戲臺,又是打哪兒來的呢?
她便笑了,“就在西邊兒啊!這邊是沒有,因為這邊都是早建的;西邊那是建得最晚的,是乾隆四十八年,跟藏書閣一起建成的。您還沒走到那頭兒去呢吧?您去瞧瞧吧,那戲臺修得可雅緻了。”
他又愣了愣,“那今兒,他們唱的什麼戲?”
“《拾玉鐲》呀!”她頭頂海棠,笑靨嫣然,濃也正好,淡也正好。
“《拾玉鐲》?”他愣住,“我怎麼沒聽說過呀?”
她便笑,舉起手來掩住口。
隱隱然,他瞧見她手腕上套著一副碧翠的軟鐲!
“是京戲呀!”她妙眸流轉,“哦,我想我理解您了。因為這是盛京老皇宮,而京戲的起源,是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進京的時候兒!在這入關之前的沈陽故宮,看後來京師才興起的京戲,是有點兒穿越吶!”
他繼續發愣,“乾隆五十五年……穿越?”
她又笑了。這一笑便宛如故宮處處都開遍了海棠……
他收回思緒,輕輕闔上眼簾。
什麼是京戲,又什麼是穿越,他直到此時還沒參透。
可是……那該在乾隆四十八年的戲臺,他終於如願給建成了。
她喜歡看戲,是不是?那出戲的名兒,更是叫《拾玉鐲》,他就也喜歡了。
雖然不知道那戲裡唱的是什麼,可是他卻惟願,他依舊還能有機會,彎下了身子來,在那落滿海棠花瓣兒的地上,為她拾起翠玉軟鐲,重新套在她的手腕上啊……
他笑起來,獨自坐在禦車裡笑起來。
這大駕鹵簿的輝煌隆重,卻怎麼都抵不過,他獨自一人坐在這空空蕩蕩的禦車之上的……暗寂啊。
嘉蔭堂坐北朝南,為五間硬山式捲棚頂前後廊式建築。這裡是皇帝賜宴、賞戲時臨禦之處。其正面有兩個楹柱,上邊各懸掛一副乾隆所書楹聯:“動靜葉清音,智水仁山隨所會;春秋富佳日,鳳歌鸞舞適其機。”
嘉蔭堂東西稍間均有暖閣,供皇帝讀書、休息之用。嘉蔭堂與戲臺、東西兩側的遊廊互相連線,形成了封閉的天井,這樣有利於演出時獲得較好的音響效果。
戲臺東西兩側,各有轉角廡房及圍廊13間,是供皇親國戚和王公大臣伴駕賞戲時使用的地方,稱為東西遊廊。東側西向,西側東向,南北兩側分別與嘉蔭堂、扮戲房的山牆相連,構成了一個四合院。
嘉蔭堂在不同之處懸掛了幾幅乾隆爺禦書對聯,如明間東、西壁聯分別為“妙理靜機都遠俗,詩情畫趣總怡神。”“一室有餘含峭茜,八窗無盡啟吟披。”從其字裡行間的意思看,此處應是乾隆吟詩揮毫、觀畫賞戲的所在。
稍間室外南窗下保留的燒火口,可以想到,在嘉蔭堂設取暖設施,這說明宮殿戲臺在天冷時也可以使用。可是皇帝此次東巡,在這初建成的戲臺卻未曾使用。故此和珅之說,並未成立。
——終究是沒人想到,這戲臺,皇帝不是為了自己而建。
直到皇帝駕崩,小十五登上皇位,這座戲臺才正式啟用。
嘉慶九年1804年),戲臺建築群又進行了一次修繕,共整修嘉蔭堂及周圍房屋二十五間、圍廊二所二十六間、照殿九間、配殿兩座六間,此外還有值房、淨房……
嘉慶十年1805年),小十五東巡盛京,在嘉蔭堂裡宴賞隨駕的王公大臣和地方官員。“召見將軍富俊,晚膳在宮內嘉蔭堂賞飯,午正三刻進內伺候。皇上升座,王公大臣左右在東西廊內坐定,開戲、賞茶、賞飯……”當時,演的是崑曲“楚漢春秋”中的《霸王別姬》一折。
獲賜看戲的大臣們,同樣的一頭霧水——宮廷承應大戲,原本應該伺候圓滿而熱鬧的曲目才是。誰也不明白,為何皇上賜在這盛京老皇宮看戲,卻是看的這樣一出叫人心下悲傷的《霸王別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