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二月初一那天,她為了跟皇上說那席子的事兒,結果在地上坐臥久了,皇上起身的時候沒使好那個勁兒,一下子將腰給閃了。
終究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呢,再是平素不斷弓馬,可也畢竟是這個年歲了。
語琴拊掌輕笑,“我說那天彷彿看見你盯著皇上的腰,溜過一眼去。哎喲,那這回順嬪雖說陪著皇上到了岱頂行宮去,可是怕又是白高興一回了。”
正是因為皇帝這回閃了腰,往年一向堅持出巡時都要自己騎馬的皇帝,這回登陸之後,適當坐車。登山之時,又要坐轎。
這樣一來,禦前侍衛的任務又有所加重。
偏在此時,皇帝發現在登泰山的時候兒,有一個抬轎子的藍翎侍衛,名叫清海的,竟然不會滿語。皇帝用滿語與他說話,他根本就無法對答。
皇帝失望之下,將清海的藍翎侍衛革退。
皇帝並下旨,命“該管大臣務將所屬人等用心教習,倘仍有不諳清語者,將該管大臣一併治罪。著通行曉諭知之。”
此旨一下,內大臣們俱都慌亂了起來,趕緊挑選滿語嫻熟者,到禦前伺候。
此時是出巡在外,出行途中帶來的侍衛本就人數有限;此時還要從中篩選,一時間能用的人便更少。這便叫內大臣們絞盡腦汁,甚至不惜破格提拔一些原本沒資格在禦前行走的侍衛,火線調到禦前伺候。
沒人能想到,便是這樣一件小事,竟給了一個人,這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次機會,叫這個人終於可以堂而皇之,走到了皇帝的身邊。
這個人,便是和珅。
和珅十歲被挑入鹹安宮官學,在鹹安宮接受過最嚴格的官學教育,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更通讀四書五經。
他剛因家族的世職三等輕車都尉,而被授為三等侍衛。
這樣的人,自是內大臣們恨不得挖地三尺給用到禦前伺候的。
況且今年和珅二十二歲,最是年輕力壯之時。被內大臣們給火線提到禦前,協助抬轎子伺候皇帝登山,自是得力。
再加上和珅相貌俊美,這般在肩輿之前抬轎子,皇帝自是留意。
皇帝因革退藍翎侍衛清海之事,本就有心查驗禦前侍衛們的滿語。皇帝這便特地與這個年輕的生面孔用滿語說話,和珅對答如流,沒有半點遲滯。
皇帝由此知曉和珅的家世,知道他祖上乃是功臣,以軍功為家族贏得輕車都尉的世職;且他是英廉的孫女婿,這便不由得叫皇帝對這個年輕人格外注意。
皇帝有心考校,這便又問以學問事,但凡四書五經,和珅幾乎倒背如流,任何一句皇帝故意的用典,他全都能聽懂,並能接出下句來。
皇帝都是驚喜,哪裡想到身邊還隱藏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年輕人!
連續多日的君臣相處,皇帝更知道了和珅原來曾經參加過科舉考試,只可惜名落孫山。皇帝問和珅是否還記得當日所答的卷子,和珅竟背誦而出,一字不落。
皇帝不由贊嘆道,“憑你這文章,當日本該中選。想來竟是閱卷的大臣耽誤了你去。”
這一次東巡迴京,皇帝便下旨將和珅挑補入“粘竿處”,從此正式成為皇帝身邊的貼身侍衛。
三月十六日,親蠶禮。
因皇貴妃、慶貴妃都在出巡的途中,京中遣妃代行,自是妃位之上的揀擇人選。
皇太後離京前,已是與皇帝說下了,這個差事交給舒妃去。
舒妃原本就是妃位之上,排位最高者,既然皇貴妃和慶貴妃都不在,叫舒妃代為行禮是情理之中。
這一回舒妃代行親蠶禮的意義卻是重大:舒妃是永瑆養母,在皇上接連下旨呵斥過永珹、永璇之後,永瑆的處境便也跟著有些尷尬。而此時舒妃能夠代行親蠶禮,不由得叫永瑆的困境緩解了不少去。
舒妃行完親蠶禮回到圓明園,一眾留京的嬪妃都來行禮道賀。
永常在特地在舒妃面前含笑道,“這一番是皇太後力主由舒妃娘娘代行親蠶禮……皇太後這會子雖然身在東巡途中,可是皇太後卻時時都掛念著舒妃娘娘。”
舒妃忙站起身來,朝向東方:“妾身謝皇太後恩典。”
永常在在畔瞟著舒妃的神色,含笑道,“原本舒妃娘娘既是妃位之上排位最高的,按說皇貴妃和慶貴妃都不在京中,舒妃娘娘代行親蠶禮是情理之中。”
“舒妃娘娘怕也奇怪,小妾為何說是皇太後‘力主’由舒妃娘娘行禮呢……”
舒妃笑笑,“哪有什麼必定的清理啊?不過都是皇太後和皇上的恩典才是。”
永常在含笑垂首,“……小妾倒是聽說,皇上原本沒想命舒妃娘娘您來行禮呢。小妾也不知道緣故,不過是聽皇上在皇太後面前,隱約提到過四阿哥和八阿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