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見了!”小十五的嗓音在卷缸裡都傳出回聲兒來,有種特別的甕聲甕氣。
毛團兒趕緊將小十五跟拔大蘿蔔似的,從卷缸口兒裡給拔出來,“小主子找見什麼了?”
小十五得意一笑,在毛團兒眼前“刷拉”一聲兒,竟是甩開了一把摺扇!
“諳達瞧,我可以用這個啦!”
自古以來,儒生們穿長衫出門,必定是還要配一把摺扇的。多年過來,這兩種物件兒幾乎組成了一套行頭,孟不離焦,焦不離孟。
尤其清朝男子,腰帶上系的那一整套“活計”裡頭,就特地安排了一個“扇袋兒”,冬夏都掛著,就更證明摺扇對於阿哥們來說不只是扇風的,更有一種類似禮器的意味在。
——這也是曾經婉兮與傅恆分別之時,婉兮送傅恆摺扇的心意所在——隨身、不離左右。
毛團兒便也是拍手一笑,“哎喲,可不是嘛!小主子要穿長衫去見咱們十七阿哥,自然得再帶一把摺扇去呀!”
毛團兒卻也納悶兒,直盯著那摺扇瞧,“可是小主子是打哪兒弄來這樣一把摺扇的?”
摺扇因為與書生和長衫的身份相配,漸漸地多了莊重的意味,可不是小孩兒平素扇風使的。故此小十五年歲還小,也沒人給做摺扇來使,都給個蒲扇、芭蕉扇、團扇的形狀的就是了。
那小主子今兒這把摺扇是從哪兒翻出來的?
——沒錯,毛團兒盡管是親眼瞧見小主子是從卷缸裡挖出來的,可是那捲缸裡自己也不長摺扇不是?這摺扇必定是有來路的。
況且摺扇一向都有各種細節和規矩,扇子骨兒是什麼做的,扇子面兒上誰的字誰的畫,扇子面用的什麼紙張材料,全都有講究的。毛團兒一眼就能瞧出來,十五阿哥手裡這一把,絕非凡品。
這扇子是象牙股、葫蘆頭、灑金箋……更別說那扇頭上細致的雕刻、扇面兒上骨骼清麗的題字了。
見毛團兒諳達瞧出這扇子是好東西來了,小十五樂得眉彎眼笑,“好看吧?是十一哥噠!我瞧著好看,給要來的!”
大清所有皇子皆工書法,其中又以永瑆為佳。永瑆的文房之物自是都極盡風雅,這出門兒帶著、人前搖晃的摺扇,就更是煞費心思。
“原來是十一阿哥的,怨不得這般冰肌玉骨的~~”毛團兒也是贊。
原來是小主子跟十一阿哥要來的,看樣子原本必定是十一阿哥不離手的愛物。怨不得小主子給“埋”進卷缸緊裡頭去了,用的時候兒還得撅頭瓦腚地去挖去。
這是怕十一阿哥給要回去吧?
小十五樂得抱住摺扇,“我先前就是看著好看,才跟十一哥要。如今更覺著那會子是辦對了,要不然我去見小十七,怎麼能光穿長衫,手裡卻連把扇子都沒有哪?”
穿了長衫,搖了摺扇,小十五果然看上去已經有小大人兒的風采了。
小十五這才滿意了,拍著手道,“諳達,咱們走吧。別叫小十七等急啦!”
小十五見了小十七,自然是喜歡得不行。可是伸手想要抱,額涅卻不給他抱。
額涅解釋了,說小十七還太小,脖子還都不硬實。而他這個當哥哥的還不知怎麼抱,若抱不好了,容易把小十七的脖子給窩著。
小十五雖說懂事,可是心裡卻有點不是滋味兒。瞧著額涅小心翼翼對小弟的模樣,他心裡也是湧起了一些莫名的小酸楚呢。
他便想扒靴子,往炕上爬。他也想膩歪到額涅身邊兒去,最好也能鑽進額涅懷裡去。
這種感覺,從前石榴在的時候,他還小,不懂;如今長大了,再看見額涅的心思都轉到小弟身上去,他終是懂得不樂意了。
婉兮卻是含笑攔著,“圓子你別上炕來。瞧你今兒穿著長衫呢,上炕來就都揉皺了。哪兒有穿長衫的學生,還穿著大衣裳往炕上爬的呀?”
小十五既知道額涅說的在理,可是心裡又有些忍不住那點子小酸楚,這就站在地下,只能使勁地搖著那柄摺扇去。
皇帝今日去暢春園給皇太後請安,將小十七平安臨盆的喜訊報給皇太後。待得回來,就又來陪著婉兮和小十七。
正巧兒看見小十五這般模樣。
皇帝一看就樂了,“喲,還是穿長衫、搖摺扇來的哪?這是誰家的‘大個兒阿哥’呀,穿得可真齊整,氣度可真沉靜!”
小十五心裡終於好受些了,揚起雙手就撲進皇帝的懷裡去。
額涅不抱著,有阿瑪抱著,那他心裡就也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