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戴佳氏還有親生女兒在世,這便好歹都應該將戴佳氏的遺物挑精品留給八公主舜英去。
可是皇帝卻下旨,“熔化新貴妃遺物”。
熔化,這便是將戴佳氏所有留下的貴重遺物,全都徹底毀滅了形跡,連一點兒模樣兒都不給這個後宮,不給這個世上,尤其是不給八公主留下了。
這便如戴佳氏看似曾經獲得過的妃位、貴妃位去一樣兒。她的妃位沒正式行冊封禮,即便是金冊、金寶已經造成,卻因為她已經死了,這便金冊金寶也全都熔化,最終留在她神位之前的,不過是以絹製成的冊文、寶印去罷了。
赤金之重,絲絹之薄,又何止是隻隔著生死而不同?
皇帝旨意傳出,敬事房的太監們都忍不住一咧嘴——皇上竟然都不給八公主留下幾件兒當念想去……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同一日呈進的福貴人的遺物之中,皇帝下旨將福貴人遺下的金鳳五枝、金福壽挑牌、金二龍面簪等共二十六件嵌寶石、珍珠製品進行重新加工,將舊寶石珍珠拆下,換上或加添上新的各色寶石及珍珠等,以備再用。
雖說福貴人的遺物也不再完整,卻好歹還留下些形跡去。那拆下的珍珠、寶石,以及改制過的金簪無論給了誰去,也都能成為一份念想去。
接下來次日,亦即十一月二十七日,敬事房跟著呈進慎嬪所留下的遺物。
皇帝下旨,將慎嬪遺物銀鍍金蜻蜓簪一對、銀鍍金小正珠花一對、銀鍍金慶簪一對、銀鍍金壽字面簪一塊等共一百零三件及一包銀針,也全都同樣熔化,不留念想去了。
訊息傳來,後宮眾人心下都是幽幽嘆了口氣。
便從皇上對三人遺物的處置上來看,也能窺見皇上心中對這三位薨逝的主位的不同態度去。
——福貴人雖說進宮晚,位分低,可是皇上卻對她的死頗為憐憫去;
——慎嬪雖說遺物也跟戴佳氏一樣是熔化,可是慎嬪終究並無所出,這遺物沒人繼承也是說得過去。
——最慘的,就是戴佳氏母女了。
皇上不待見戴佳氏,再加上戴佳氏那個假孕的傳聞,皇上不留她的念想兒倒也可以理解;只是除了婉兮等知情者之外,其他人卻沒想明白,皇上又何以對八公主如此狠心了。
終究八公主剛剛失去自己的生母啊,皇上如何忍心,連一件兒遺物都不給八公主留下呢?同樣是皇上的女兒,八公主究竟做了什麼,竟讓一向疼愛女兒的皇帝,做出如此絕情的決定來?
皇帝齋戒三天,那拉氏在後宮裡本想大展手腳查問一番去,卻哪兒想到皇帝便是在齋戒期間,還如此痛快利索地辦完了戴佳氏、慎嬪、福貴人三人遺物的處理去。
更要緊的,是從對這些遺物的處理方式的不同,顯露出了皇上對三人的不同態度去。
倒叫那拉氏也不能不受制於此,心下不由得再度因福貴人的死,忐忑不安起來。
慎嬪好說,慎嬪的確是自行了斷,慎嬪的父親也的確是在西域謀叛事件中犯下罪過……那拉氏不敢提的,唯有福貴人之死罷了。
她心下揣著這樣的憂心,在問舜英話兒的時候兒,便也沒辦法兒平靜寬和。心底裡的不歡喜,趁機全都發洩在舜英身上了。
誰讓舜英本是戴佳氏之女,眉眼之間已經頗有了幾分戴佳氏的模樣兒去,叫那拉氏一看見就想起一場桃花癬、外加桃花癲來!
再說了,皇上的意思也擺明瞭對戴佳氏母女的絕情去。原本那拉氏即便是正宮皇後,對公主卻也要好歹客氣幾分——皇上一向是疼愛女兒的父親,從皇上對和敬、和嘉、小七、啾啾等幾個公主的態度上來看,都將皇帝的慈父之愛一表無疑去,那拉氏也不想因這事兒觸怒了皇帝去。可既然皇上自己都狠下心來了,那拉氏就也更不必虛套子去了。
舜英終究是小孩兒,被那拉氏這般疾聲厲色地當面問話,也已是嚇得掉了淚去。
叫那拉氏再嚇唬幾句,舜英便已是招了,供出了祥貴人來。
原來小七給小十五吃栗子粥的時候兒,還配了幾個小菜,其中有熗芹菜。
小七秋冬季愛咳嗽,芹菜可以潤肺止咳,故此在冬季小七的飲食裡時常配著些兒芹菜去。小七的這個飲食習慣,舜英自是知曉。曾經祥貴人與她問起的時候兒,她便告訴給祥貴人了。
那日祥貴人給了舜英一小碟芹菜,叫舜英都倒進小七素日所吃的芹菜裡去。舜英看著跟普通的芹菜沒什麼兩樣,這便按著祥貴人的法子辦了。
舜英哪裡知道,祥貴人給舜英的,其實不是正常的芹菜,而是一種野芹菜。
這種野芹菜生長于山野,長得跟芹菜十分相似。一旦烹調過,就更難分彼此。
這種野芹菜一旦誤食會出現惡心、嘔吐、手腳發冷、四肢麻痺,嚴重的可致人死亡……
也唯有慶幸小十五愛吃肉,倒不愛吃芹菜這樣的素菜,當日只是淺嘗了兩口,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那拉氏叫了祥貴人來問話,關起門來,將所有人都攆了出去。
祥貴人一見這架勢,已知大禍將臨,這便噗通跪倒在地,不顧自己滿頭的釵環,向那拉氏叩頭下去。
“……妾身自知該死,妾身只是,只是,恨令貴妃當年的輕慢。妾身這便鬥膽想叫她的孩子吃些苦頭去罷了。妾身並不想害死十五阿哥的,只是叫他拉肚子罷了!”
那拉氏坐在炕沿兒上,傲慢地揚了揚眸。
“按說本宮這會子便沒的再與你耽誤工夫去,只需將舜英方才所言都奏明皇上就是了。到時候兒皇上直接賜你一杯鴆酒,亦或一條白綾去,只說你是突發疾病死了,身後全你個聲名去,就也完了。”
祥貴人痛哭流涕,重重叩頭,“可是主子娘娘還是肯給妾身機會來回話兒,那主子娘娘必定慈悲,不忍妾身就這麼死了……妾身求主子娘娘饒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