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將二房三房全都打發走了之後,胡滿就帶著二寶,爺爺他們,緊張地投入到紅薯剪枝插秧上去。
此時已到五月底,紅薯栽種了將近二十五天。期間澆灌上肥多達數十次,用的都是最好的肥,地上馱的秧達到了15米,已經能夠進行插秧。
屬於胡家莊的大片土地裡,還有幾十畝地是赤裸著的,沒有栽種任何農作物,它們專為紅薯而準備。胡滿等待這一天已經等得太久,頭一天晚上就已經讓人挨家挨戶的去通知那些還赤裸著的土地主人們。
首 發更 新 . gz bp i. 更 新更 快廣 告少
525磚窯
接到通知的人們也渴望這一天已久,看著別人家的莊稼一天天壯大,他們心裡的焦躁可想而知。但紅薯苗苗嬌貴,春薯移栽的時間最好放在落日前。這會兒家家戶戶吃了晌午飯,帶著剪刀和籮筐而來。
黑壓壓的,來了一大群的人,村裡沒事兒的幾乎都過來了,他們從未在別人口中聽過紅薯,這會兒都是來看熱鬧幫忙的。
胡滿與二寶兩人拿著冊對人名單點了一遍,人都到齊了之後,胡滿也不廢話,直接拿著剪做示範。
她蹲在地上不輕不重的牽住長長的,布滿綠葉的藤蔓,右手拿著剪,咔嚓,剪下一枝有五個分叉,十來個葉片的短短藤蔓。
這一剪下去,很多人的心都跟著抖了抖。在場的信了她的邪的也只有十幾人罷了,這藤蔓剪下來插到土裡,真的就能成活?
反正都已經等了這麼久了,試試又何妨?
都是種田的行家裡手,無需胡滿多,看看剪下來的枝蔓就知道怎麼做。將成人半臂長的秧苗剪下來之後,平整的輕輕的放在籮筐。
一個人負責一根藤蔓,一畝裡也站不下多少人,一個多時辰的功夫,就把幾畝地的秧苗全都剪下來。
插種秧苗的土地早在之前就已經一壟一壟的用摻了肥的土壟好,接下來就是插秧苗,很簡單,栽苗入土部分三節,土外留三至四片葉。若是雙苗一塊栽入必須大一致。
栽苗時採用水平插法,就是將苗基部分開,放在335公分以下的淺土層,不易過深。等到收割時節,結薯基本一致,各節都能生根結薯,多而均。
但因為紅薯秧苗數量有限,胡滿要求他們多數使用單苗下種。
紅薯生長需要穩定的氣溫,所以要趕在太陽偏西,溫度不高不低的時候下插秧。一個合適的氣溫,能夠保證紅薯的減量保持在百分之一左右。
只需掌握淺栽,壓緊,澆水,細封土,這四個要點,就能很好的完成播種。
趕在太陽落山之前,赤裸的土地上都稀稀拉拉地栽上了紅薯苗,預留的五十畝地還有半兒是空缺的。因為有承諾在先,紅薯種植成功之後胡滿包管往外銷,不成功…她賠錢。
是以剩下的二十多畝地,她每戶補償了一兩銀,所幸今年的皇糧已經免稅,不用再額外賠本。
盡管如此,胡滿還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紅薯的事情總算是告一段落,只需半月上一次肥,接下來的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她也不會配農藥,只能求那些害蟲嘴下留情。
插秧栽種下去的紅薯也果然沒有讓人失望,隔了兩天又再次恢複了生機勃勃。人們對插秧這種技術頭一次深深的感受到震撼,胡滿的名氣一時傳遍十裡八鄉,許多人都趕過來詢問插秧的事情。
這種雞零狗碎的事情全都推給二寶去做。胡滿把自己投身到建設中去。
她一個人也沒帶,趁著天不亮往山裡去。
幾天前就送信山裡的窯洞已經蓋好了,就等著她檢視完畢之後投入生産。
春天的清晨還有微微的涼氣,在不知不覺間樹木已經披上了一層綠色的外衣,各種鄉間鳥兒在枝頭上吱吱喳的迎來往送,河恢複了潺潺流水聲,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但最讓人歡喜的還是田裡綠油油的秧苗。
胡滿難得讓自己慢下來,行走在鄉間路上,呼吸這露水和青草味兒的空氣。
心中存有希望,看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美好。
綿延不絕的大山沒有直插雲霄的險峻,在胡滿腳下更是如履平地,她沒有心情欣賞山間的自然美景,見山中無人,便一路狂奔,來到一片急急而下的山坡地。
朝坡下望去,早已有人在其中忙碌。不遠處有一片不深不淺的河溝,一棵歪脖的柳樹垂釣在邊上,河內還有臥了幾只野鴨。
最惹眼的是那座長方形的磚窯,目測有四十多米長,寬二十多米,磚窯上方平平的,只直立著兩個用磚頭砌成的大煙筒。
磚窯窩在坡下角與河溝相望,周邊堆滿了紅色的土。周圍移栽的樹還沒有成長到遮擋的作用,是以現在一眼便能望遍全景。
從選址到建成,胡滿只來過兩次。建成的磚窯與她想象的有些差別,但外觀上的不同有什麼關系?她要的是成品。
下去的坡度挺大,滿走著走著就跑了起來。之所以選擇如此不方便的地方,是因為山裡實在沒有合適窯洞的地兒,既不能離周邊村莊太近,又不能深入大山,最終選在這裡也是實屬無奈。
胡滿剛一到坡下,就有人將她的到來告訴了這裡的管事人,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