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二月。 .最快
多國部隊逐漸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消滅了伊拉克在科威特的駐軍。
二月十五日。
伊拉克宣佈願意接受安理會第六百六十號決議有條件地從科威特撤軍。
二月十九日。
蘇聯提出四條和平建議,薩達姆表示同意。
二月二十二日。
蘇聯進一步提出伊拉克撤軍方案停火一天後,伊軍開始撤軍,在二十一天內撤完。
不過,該和平建議後被美國拒絕。
截至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多國部隊共出動飛機近十萬架次,投彈九萬噸,發射二百八十八枚戰斧巡航導彈和三十五枚空射巡航導彈,並使用了一系列最新式飛機和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對選定目標實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強度的持續空襲,極大削弱了伊軍的3i指揮、控制、通訊和情報)能力、戰爭潛力和戰略反擊能力,使科威特戰場伊軍前沿部隊損失近百分之五十,後方部隊損失約百分之二十五,為發起地面進攻創造了條件。
在此期間,伊軍實施消極防禦,以藏於地下、隱真示假、疏散國外等措施躲避空襲,儲存實力。
與此同時,伊軍不斷以飛毛腿導彈襲擊以色列、沙特、巴林境內的目標這其中,對沙特和巴林境內的目標其實大多都是煙霧彈,伊軍亦可以說薩達姆本人的真正目標其實只有以色列。
伊軍之所以不斷以飛毛腿導彈襲擊以色列,除了迫使多國部隊延長空中戰役時間並出動大量飛機尋殲伊軍飛毛腿導彈以外,更主要的地略目的是,薩達姆想將以色列也拉入戰局。
不懂五次中東戰爭也可以稱阿以戰爭)歷史的人可能不清楚,薩達姆為什麼要這麼幹?
五次中東戰爭全都以阿拉伯聯軍大敗告終,讓阿拉伯世界的各國損兵折將不說,更讓阿拉伯世界的各國成為全世界的笑柄。
如果以色列真的參戰,那麼主要由阿拉伯諸國組成的聯軍百分百會分崩離析,美國也沒有了繼續打下去的理由,那樣一來,伊軍和薩達姆十有會取得這場海彎戰爭的戰略勝利。
可惜
以色列看破了薩達姆的目的,不想將海灣戰爭變成第六次中東戰爭,因此,儘管被伊軍的飛毛腿導彈轟了數次,可以色列全都按奈住了衝擊,沒有出手參戰。
所以,薩達姆和他的伊軍註定難逃一敗。
二月二十四日當地時間四時。
多國部隊向伊軍發起了地面進攻在沙科、沙伊邊界約五百千米正面上由東向西展開五個進攻集團。
伊軍則繼續向沙特、以色列和巴林發射導彈,使美軍傷亡百餘人;在海灣佈設水雷一千多枚,炸傷美海軍兩艘軍艦。
二月二十六日。
薩達姆宣佈接受停火,伊軍迅即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