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香江的盜板實在是太猖獗,特別是隨著家庭錄影機的普及,錄影帶租賃業務變得紅紅火火,市面上超過一半的錄影帶都是盜板貨。
港片有著午夜場試映的傳統許多電影都是先在午夜場放映,再根據觀眾的反應進行重剪。
而從午夜場試映到正式公映大概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差,自從錄影帶行業發展起來了之後,就有不少人跑去午夜場偷拍,搞得許多時候電影還沒在電影院正式上映,路邊攤上盜板錄影帶就已經上市了。
對於盜板這種上一世禁了幾十年都沒能禁掉的頑固牛皮癬,徐存也沒有什麼治本的好辦法。
好在
盜板的質量普遍極差,是那種追求感官享受的人從心底厭惡的!
而徐存對付盜板的唯一辦法就是,將正板的質量提高,提高到盜板遠遠不可及的地步,進而多從盜板手裡搶回來一些觀眾。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徐存準備促進3d電影的發展。
3d電影可以拍得更加逼真、給觀眾帶來更多的視覺衝擊,而要想欣賞3d電影,就必需要有特定的放映條件,這是盜板根本就不具備的條件。
這也是為什麼徐存要將《侏羅紀公園》拍成3d版的最主要原因。
說起3d技術,很多不瞭解它的人多會認為它是二十一世紀的產物。
其實
這是一個錯誤。
3d電影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電影發明之初的十九世紀末當時,英國電影先驅威廉姆·弗萊斯·格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觀看3d電影的裝置:他在銀幕上同時放映兩個畫面,觀眾透過專門的眼鏡來觀看獲得立體感。
不過
威廉姆的這套裝置繁瑣複雜,缺乏實用推廣性,所以,儘管他申請了專利,但並沒有戲院採用。
3d電影的第一次商演是一九二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在洛杉磯大使飯店戲院放映的《愛的力量》,該片由電影人哈利·費爾奧和攝像師羅伯特·艾爾德製作,採用了紅綠立體電影模式,同樣只有一名觀眾哈利·費爾奧後來在紐約向院線經理們推銷這部影片,但沒人願意買,這部影片也漸漸被人遺忘。
後來,寶麗來公司創始人埃德溫·蘭德發明了偏光膜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光線振動方式發生改變。埃德溫發明偏光膜的初衷是想用它來避免汽車頭燈過於刺眼,但這種技術後來卻對3d電影的發展起到了深遠影響。
整個四十年代,由於二戰的原因,人們沒有對3d電影的研究和製作投入太大興趣,3d電影也因此蟄伏了起來,直到戰後重新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電視的發明和普及,電影業遭遇到了第一次嚴峻的挑戰。為了生存和發展,電影業開始了一系列的創新和探索,好萊塢拍攝了大量寬銀幕的史詩片,試圖用大場面把觀眾從小電視前拉回來,而也就在這時第一部彩色3d電影《博瓦納的魔鬼》橫空出世。
從《博瓦納的魔鬼》播放的過程中看到商業前景的哥倫比亞和華納公司在次年推出了兩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3d電影,《黑暗中的人》和《蠟像館》這兩部影片都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尤其是後者,還首次採用了立體聲,使得觀眾不僅在視覺上,同時也在聽覺上實現了身臨其境。
這兩部影片的成功讓好萊塢一夜之間醒悟,原來3d電影也是可以賺錢的,此後主流製片公司的3d商業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迪士尼、環球、二十世紀福克斯都加入了這股洪流,迪士尼還把這種電影帶進了迪士尼樂園,展現了3d技術在娛樂業中的其他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