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點”這個詞。
絕對不是陸雨故意自謙。
在場的皆是耕作多年的茶農。
而他自己則也僅僅具備理論知識,幾乎沒有親手製茶的經驗。
即便是自己早已在腦海中把製茶的方法熟悉過無數次。
但在這麼多熟悉工序的茶農面前未免也有些小忐忑。
……
因為茶園不大。
所以小沈萱她們三人很快便將茶採好。
而採摘之茶皆是芽葉,更不必經過篩分工序。
水篩早已準備好。
陸雨直接將竹簍中的茶倒入竹編的水篩之中攤放。
這亦是採茶之後的第二個步驟,攤放!
毛尖的攤放不宜在室外。
陸雨早已向雷峰寺借了一間通風的禪房。
將竹編水篩放入禪房中攤放。
同時村民們早已迫不及待的進入了茶田之中,熱切的看著一叢叢茶樹議論紛紛贊口不絕。
留下候信和侯利維持秩序之後。
陸雨便也走進了攤放茶的那間禪房。
此刻。
玄悲和玄苦兩位主持早已在禪房中擺開茶具。
陸雨更是拿出一包碧螺春笑著坐下。
與兩位高僧品茗論禪。
每過一個小時,陸雨都要起身去翻動一下水篩之中的茶葉。
以便所有的茶葉都可以均勻失水。
時間很快便到了中午。
雷峰寺眾僧更是為所有村民都準備了齋飯。
待到攤放三個多小時之後。
陸雨站起身拿起水篩,小心翼翼的捧起一把茶聞了聞。
青草氣息慢慢消失淡淡的果香逐漸溢位,葉質也已經變軟。
估摸著失水度差不多在百分之十左右時間剛剛好。
他立即端著水篩走出禪房直奔寺外草棚走去!
兩口大約八十多厘米直徑的鐵鍋早已架好稱35度角左右向前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