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甲苯、正辛烷是500毫升瓶裝的,無水甲醇、丙酮、無水乙醇都是4升桶裝的。
此外,還有兩盒500克裝的氫氧化鈉,以及兩桶一升裝的二甲基矽油。
除了紙箱外,還有一個泡沫盒,裡面有冰盒以及空空的乾冰袋,看起來是經過冷藏運輸的。
泡沫盒裡面有幾個小試劑瓶,它們的外包裝是用黑色塑膠封住的,邊上有中英文的標籤。
“四(三苯基膦)鈀,”許秋讀了出來,思考片刻後道:
“好像是催化劑,我在文獻中見到過。”
“沒錯,我們做的偶聯反應需要用到零價鈀作為催化劑,三苯基膦是配體。”陳婉清道:
“這個需要零下二十度到四攝氏度冷藏,不過等下要用,就先放在外面吧,等用完了再把它放到冰箱裡。”
待許秋整理好藥品之後,陳婉清開始實驗教學:
“stlle偶聯反應用到的溶劑是甲苯,不能直接用買來的甲苯,需要重蒸後才能使用。
因為買來的甲苯會含有微量的水以及其他雜質。
水分子會與帶三甲基錫的單體反應,使之脫錫失效,導致聚合反應的兩種原料的物料比不再是1:1,從而降低得到的高分子的分子量。
而我們所需要的高分子材料,在保證溶解度的情況下,它們的分子量越高越好。
評判一次合成反應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產物的分子量,一般數均分子量在兩萬到七萬之間為宜。”
介紹完畢,她開始在通風櫥中搭設實驗裝置。
因為這個裝置重蒸出來的甲苯溶劑,足夠兩人使用,所以不需要搭建兩次。
許秋複製了她的技能後,一邊對照系統影像學習,一邊站在旁邊圍觀學姐。
最下方是一臺磁力恆溫加熱攪拌器,可以調控反應的溫度以及磁力攪拌子的轉速。
攪拌器上有一個油浴鍋,裡面裝有二甲基矽油,可以在200攝氏度以下使用,用來保證溫度恆定,受熱均勻。
油浴鍋的上方,學姐用夾子固定好一隻圓底燒瓶,使之三分之二的體積沒入二甲基矽油中。
然後,在圓底燒瓶上方的瓶口,插入一個溶劑蒸餾頭。
在溶劑蒸餾頭上再插一個球形冷凝管。
球形冷凝管上再插一個帶有氣球的三通閥。
每個玻璃器皿的瓶口處,都用鐵夾固定好。
然後,她給球形冷凝管裝上冷凝水管,按照“下口入,上口出”的方法,用橡膠軟管連線,並用紮帶固定。
形式大致是:水龍頭-軟管-冷凝管下口-冷凝管上口-軟管-下水道。
裝置搭好後,算上通風櫥臺子的高度,都比人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