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暄心神巨震,他低下頭掩飾自己神情,支吾道:“此事確是魏國人做錯了...”
狄毅稍微平複自己過於激動的語態,他又喝了一口酒:“這白布是城中西夏百姓為崔如玉祭拜送行所掛,不知魏國人如何處理她的屍身,許是被丟在什麼亂葬崗死不瞑目吧。”
鄧暄想否認,但自己不能暴露,他只能不語,跟著狄毅一起飲酒。
二人之前交談甚歡,天色已不知不覺黑了下來。狄毅昨晚在客棧見過鄧暄,知道二人住在一起,二人便結伴回去。
兩人慢悠悠的走,狄毅看著天空,月色暗淡,群星隱蹤。他突然出聲:“庒兄。”
鄧暄轉頭看向他。狄毅仍是望著月亮:“天下太平,只是假象,北燕譚玄虎視眈眈。魏國也即將內亂,我西夏族人飽受魏人欺淩,終有一戰!”
鄧暄為狄毅的這一句話裡的資訊暗自心驚,內亂?什麼內亂,難道京中有變?他心思急轉,沒有回答。
狄毅繼續道:“庒兄武藝高超,對崔如玉一案難道就沒有不平嗎?對魏國欺我至此,不恨嗎”
鄧暄不知該如何作答,他仍是不語。二人走到了客棧門口,即將分別,狄毅最後道:“十日後,庒兄若是有了答案,可以來城外崔家墳前找我。”
鄧暄點頭應了。他心不在焉的回房,一頭撞上了房門。封熠聽到響動看到門前的鄧暄疼的揉臉。
他輕斥了一句:“怎麼這麼不小心?”
鄧暄這才如夢初醒,他突然道:“師父,我們明日回京吧。”
封熠有些疑惑:“怎麼了?”
鄧暄將狄毅所言告知師父:“我懷疑京中會有變故,想回去看看。”
封熠替鄧暄揉揉額頭的撞傷,柔聲道:“那便去吧。”
第二日一大早,鄧暄告別李天元便離去了,他本來也想跟狄毅道一聲別,但狄毅並不在客棧。
他們快馬加鞭,在第十日清晨,趕到了京城。鄧暄想要進城,卻被守衛告知城中戒嚴,不許進出。鄧暄假裝離開,跟師父商量:“師父,京城無端戒嚴,看來確有情況!”
封熠點頭道:“不錯,這城門原本的守衛統領我是記得的,並不是此人。”
鄧暄心念急轉,將狄毅的話反複揣摩了數遍,他為什麼偏偏約自己十日後相見,難道十日是他們約定動手的時間!
明光殿中,本是要舉行早朝,卻有幾人缺席,還都是武將,以及二皇子——鄧曉。
皇帝正欲詢問,卻突然聽到殿外兵馬聲。有守衛進來稟告:“陛下,二皇子鄧曉舉兵謀反!”
舉座皆驚,鄧昭上前扶住捂著心口的皇帝。眾人不由看著忠勇侯,二皇子謀反,忠勇侯竟然還站在這!
皇帝也瞪著駱如。駱如上前跪倒:“陛下,臣不知情!”他心下懊惱,自己那妹妹幾次似是開玩笑一般的說要扶植鄧暄當太子,但自己一直沒有正面回答,駱貴妃見自己哥哥這兒沒什麼希望,竟是商量都不商量,帶著兒子謀反了!駱家百年基業,今日怕是要毀於一旦了。
鄧昭二十有五,沉穩了不少,他勸道:“父皇,當下需先調兵迎敵!”
眾臣附和,但人人都知道說起來容易,調兵?從哪調?鄧曉前陣子帶兵剿匪領了三萬人,至今兵符還在他手裡。而京中皇帝手上的禁衛軍滿打滿算也就一萬出頭。從最近的城市調兵,起碼要一日,鄧曉已經圍了皇宮,如何來得及!
與此同時,譚玄親自帶兵,來到北燕與魏國的交界處,他一聲令下,大軍開拔,北燕蟄伏數十年,再次對魏國宣戰!
黑石城崔家墳前,聚攏著不少人,他們多數是江湖打扮,有不少正是武林大會上西派的人,狄毅端起一碗酒,灑於崔家墓上。他望著遠方,庒暄並沒有來,卻也無妨,此人得之雖是一大助力,沒有也不能阻止自己起兵。
他將酒碗擲地一摔,眾人也捧著酒碗,跟他一般動作,摔杯為號。狄毅站於眾人身前,拔刀向天,大喊:“魏國人欺我西夏至此,崔家慘案歷歷在目,我以西夏二皇子狄毅之名對天立誓,誓報血仇!”
“誓報血仇!誓報血仇!”人們跟著他呼喊,
他們沖入城中,這群人都是江湖人士,武功比之一般士兵高之太多,他們雖然人數較少,只有寥寥幾百人,但魏軍卻一時不能阻擋。
狄毅一馬當先,斬下守城將領頭顱掛在城牆上,對著魏國士兵也對著城中西夏的百姓道:“我為西夏二皇子狄毅!我西夏族人受此欺辱,爾等可願追隨我複國!”
人群先是沉默。黑石城府尹在城牆下指揮調兵,魏國的弓箭手將箭鋒對準了站於城樓的狄毅。府尹正要一聲令下放箭,射殺狄毅,西夏餘孽,自己大功一件。他撫著胡須嘲笑的看著城牆上的狄毅一行人,江湖草莽,如何跟正規軍隊抗衡!
人群突然暴動,他們忍耐了許久,崔家一案是壓在眾人心中的巨石,恐懼和不甘今日被狄毅點燃成為滔天的怒火。他們蜂擁而上,搶砸魏軍的兵器,府尹腹背受敵,但百姓到底手無寸鐵,戰力有限,魏軍只是稍亂,在府尹的指揮下很快分成兩股對敵。
狄毅拿起弓,一箭射中府尹眉心,府尹“砰”一聲倒地,魏軍大亂!他們再也組織不出成型的陣容,被憤怒的西夏百姓追的落荒而逃。
狄毅勾起一抹笑容,這就是他選擇此地起兵的緣由,黑石城百姓對崔家一案已經忍耐到了一個限度,自己就是最後這一把火。
天下太平,這短暫的假象一朝覆滅。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倒計時,大概還有三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