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暄連忙賠罪,又是一通甜言蜜語,直把靜妃聽的身心舒暢。這才端出早已準備好的甜點。這五年間,大抵都是如此。鄧暄每次回來總能吃上靜妃親手做的甜點,這味道跟別處的都不一樣,甜度恰恰好,多一份膩少一分淡。鄧暄吃著甜品,覺得即使不能每日相見,母親對自己的愛意卻不曾有分毫減少,這甜味簡直甜到了自己心尖上。
靜妃靜靜看著兒子吃點心,慢慢道:“明日便是一年一度的祭天大典,你可準備好了?”
這祭天大典是大魏很重要的傳統,一為祈求蒼天神明護佑,二為祭告列祖列宗後人不曾忘本。地點在皇城外山上的的大報國寺。大報國寺歷史比魏朝還要久。矗立在皇城外上百年,信徒香火絡繹不接,改朝換代也沒有損毀寺門分毫。當今住持釋空更是得道高人,明日祭天大典便是由釋空主持。
祭天大典上對於皇子們很重要的一環便是比試,除了皇子們會參加,年齡十五歲左右的王公大臣們的子弟也會參與,一同比試,最終勝者會得到皇帝嘉獎,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皇帝面前露臉展示英勇,是以權貴們很是看重這大典。
而鄧暄年紀尚小,無需參見比試環節。靜妃此問,不過是問鄧暄禮儀學的如何,靜妃擔心鄧暄祭拜蒼天先祖時出岔子。
鄧暄自信答道:“早就準備好了,母妃只管放心。”神采奕奕。
靜妃看出鄧暄怕是又要搞么蛾子。忙仔細叮囑道:“無論如何,你萬不能在禮儀上出錯。”鄧暄連聲應是。
☆、第 4 章
準備數日的祭天大典今日便開始了。
皇帝帶著皇後與諸位皇子,後面跟著王公大臣和其子弟,一行人浩浩蕩蕩,從宮門前出發。
忠勇侯乘馬跟在皇帝身旁,這忠勇侯駱如是開國功臣之後,魏朝建立百餘年來,駱家一直深負皇恩,屹立不倒。到今日,已在朝中盤枝縱橫,與朝臣關系錯綜複雜,其黨派根深蒂固,當今皇帝也難以動他。
當年昌平帝剛登基,二十一歲尚且年輕,難以駕馭朝臣。便娶了駱如親妹為貴妃。誕下皇二子鄧曉,駱如這才盡心盡力幫昌平帝穩固朝堂。
皇帝在禦攆上,向駱如道:“愛卿可去看過曉兒了?”駱如驅馬靠近禦攆,俯身答道:“臣看過了,曉兒如今是越發英武了,越來越像陛下年輕時候,臣前幾日進宮聽貴妃說曉兒為了這次祭天典上的比試準備了好久,下了很大的苦功。”
皇帝點頭笑道:“不錯,朕也聽宮人們說了,曉兒近日刻苦練習,想來今天不會教人失望。”
這禦攆後邊,跟著的就是三位皇子。鄧昭已經十五,身子骨已經完全抽開,騎著高頭大馬,翩翩君子風範。左邊的是鄧暄,雖然習武五年較之同齡人比較高大,但對比十五歲的鄧昭那就是矮了一頭,到底年僅十歲,騎著一匹八個月大的馬駒,倒是有幾分可愛。右邊的自然是鄧曉了,其實鄧曉雖然比鄧暄大了兩歲,卻沒有比鄧暄高多少,本來也該騎著馬駒,但臨出發前,看到鄧昭騎著高頭大馬,自己這馬駒子一下矮了半截,當即不肯,令宮人也給他換了大馬,宮人無奈應了,鄧曉這才肯上馬出行。
這一路行來,鄧曉那是趾高氣揚,下巴抬的幾欲沖天。鄧暄幼時就覺得跟這個二哥玩不到一起去,鄧曉也不知跟誰學的,酷愛拿鼻孔看人。年幼時,鄧暄尚比鄧曉矮一截,每次抬頭只能看到他的鼻孔,鄧暄看不慣鄧曉這副姿態,有一陣子很是喜歡捉弄他。
結果一次鄧暄爬到樹上,鄧曉正好經過,鄧暄便往鄧曉衣領裡丟了個毛毛蟲,這下可戳到了鄧曉死xue,鄧曉最是怕這些醜陋的昆蟲,當即嚇的哇哇大哭。鄧暄這才慌了神,下樹想幫他把毛毛蟲拿出來。
駱貴妃此時卻聽到兒子的哭聲趕了過來,看此情景怒上心頭,只以為鄧暄欺負了鄧曉。喊了宮人就要抓住鄧暄這臭小子臭揍一頓,鄧暄見情況不妙,趕緊開溜。一行人你追我跑的繞著宮裡亂轉,終於驚動了皇後,武氏出面制止了這場鬧劇,又把鄧暄教訓一頓,倒是沒有重罰,只罰他面壁一日。
這處罰可謂不痛不癢,駱貴妃自然氣不過,但到底不好當面駁斥皇後,只咬牙忍了,只是鄧暄跟鄧曉這樑子算是結下了。
今日三人同行,鄧暄看鄧曉又是這副鼻孔沖天的神態,揹著鄧曉,跟鄧昭偷偷做了個鬼臉,模仿鄧曉神情,鄧昭看著忍不住噗嗤笑了一聲。鄧曉轉頭狐疑的看著鄧暄鄧昭兩人。鄧昭鄧暄趕忙擺正臉色,裝作無事發生。
這時前方宮人來找鄧曉,皇帝召鄧曉前去。鄧曉駕著對他而言太過高大的馬小跑著跟過去。
終於只剩鄧昭和鄧暄。兄弟兩開始竊竊私語。鄧昭:“暄兒剛才模仿的真是太像了。”“模仿二哥還不簡單,對了,哥哥今日比試準備的如何了?”
一聽這話,鄧昭嘆道:“還能如何,孤本來就不擅長武藝,今日只求射箭時箭中靶子就好。聽說二弟準備了許久,今日頭名八成是他。”“那可未必。”鄧暄嘻嘻笑道。
鄧昭一見就知鄧暄又想出了什麼主意。這表情他可太熟悉了。鄧暄每次作弄他都是這副神情。只在心裡悄悄心疼了一下可憐的二弟。
閑話至此,一行人終於行至大報國寺,一套繁雜的禮儀進行下來,直教人累得幾欲昏厥。終於,住持釋空撞了一下大鐘,這便算是禮成了。終於到了比試的環節,眾人頓時一個激靈。
皇帝高居首位,皇後武氏坐於身旁,住持釋空坐於右側首席,忠勇侯於左側首席。群臣對皇帝一番歌功頌德,昌平帝聽的龍顏大悅,覺得時間也差不多了,便揮手宣佈比試開始。
這比試主要比的是箭術,當年□□逐鹿中原憑的就是一支箭術出神入化的神箭手軍隊。並留下遺訓告誡後人不得忘本,騎射不可荒廢。所以騎射一直是皇族和權貴子弟必學的功課。
先下場的是權貴子弟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忠勇侯之子駱軒,十五歲的年紀,長得高大威猛,劍眉挺立,多少少女心中的夢中情人。其武藝更是力壓群雄,同齡人之中從未有敗績。
忠勇侯還有一子,今年才八歲,名為駱清。跟駱軒完全不能比,若說鄧暄是皇宮內的小魔星。駱清便是京城內的大魔王,行事張狂不計後果,稍有不順眼就要拳打腳踢,很是惹人厭,但是背後卻是忠勇侯這大靠山,眾人得罪不起,只能避著這小魔鬼。
此刻駱清正坐在忠勇侯身旁,看著他哥駱軒拿了三石弓一箭射中靶心,拍手叫好。引得所有人側目。
昌平帝自然也注意到了,只笑道:“虎父無犬子。”
鄧曉在一旁不屑的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