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煦看在眼裡,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如果媽媽還在的話,她一定像阿姨一樣會做很多自己喜歡吃的,她也一定是一個很好的媽媽。想到這裡,何煦哭了,她偷偷地抹眼淚,沒有人看到。
雖然阿姨一直把自己當作親生女兒看待,對自己很好,但畢竟不是親生的,林雲霞肯定疼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多一點,她一個勁兒地給兒子夾菜,讓何煦很羨慕。何煦看著林雲霞給餘陽夾菜,自己傻笑著。她羨慕哥哥有一個好媽媽,她也想念自己的媽媽。
何煦今年18歲,阿姨的兒子比她大5歲,也就是23歲,餘陽成績非常優秀,在北大讀的書,剛剛畢業不久跟著何振華工作,業績一直很好,幫了何振華很多忙。
因為是離異家庭的緣故,餘陽從小就懂事的比別的小孩要早,他異常成熟懂事,不覺讓人心疼。
餘陽個子很高,已經一米八六了,他總是能輕易地摸到妹妹的頭,兩個人站在一起落差很大,有一種反差萌。
光看餘陽的長相就能看出他是一個踏實的孩子,眼睛有神得就像閃著光,高高的鼻樑更襯託了他的氣質,穿上西裝的他也是有模有樣的,有著不一樣的氣質。在何煦的印象裡,餘陽每天都穿著西裝,很少看到他穿便服。
餘陽對何煦有著特殊的感情,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同病相憐,也有可能是何煦真的吸引了他,總之對這個妹妹,他是百般疼愛,誰都比不上他對她的這般好,無所不及的好。何煦有了這麼個無可挑剔的哥哥,對外面的男生也都已經免疫了,再優秀的男生也不及自家這個哥哥的吧。個子高,為人踏實,溫柔體貼,又長相帥氣,何煦的擇偶標準完全就是照著哥哥的標準來的。
一家人相處得很和諧,完全沒有那種重組家庭的矛盾或是隔閡。
餘陽從北京給何煦帶了很多吃的用的,都是何煦喜歡的。在這個家裡,最瞭解何煦的就是這個跟何煦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哥哥了,他懂何煦一切的小心思,懂何煦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從第一次見到何煦到現在,餘陽一直寵著她慣著她,一直對她很好很好。
這次回來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每天都寸步不離地陪著何煦。他總是拿一張椅子坐在何煦身邊幫何煦複習功課,何煦熬夜到幾點,他就守到幾點。何煦好好學習,他好好工作。每次吃飯,他都會夾很多菜給妹妹吃,有時會帶妹妹一起逛超市買妹妹喜歡的,或者在商場給妹妹買漂亮衣服,他把她寵成了公主,凡是何煦喜歡的餘陽都盡量去滿足。
因為媽媽的緣故,何煦十分害怕打雷。她一直記得媽媽是在那個打雷的夜晚離開的,每次遇到打雷天氣她都會想到那個夜晚,那個可怕的夜晚。所以每次打雷都必須有爸爸哄著,這個恐懼一直到上初中還沒有克服。
九歲那年,家裡大人都不在家,只剩何煦和餘陽,恰好碰上打雷天氣。何煦蹲在床邊大哭,餘陽聽到動靜二話不說就沖進何煦的房間把她一把抱住,安慰她,哄她,給她講開心的事。何煦似乎也不那麼怕打雷了,就這麼躺在他的懷裡睡著了。
整整一個晚上,餘陽手麻了也沒有吵醒她,就這麼安靜地抱著她。那天晚上,他看著何煦,很是心疼,他想了很多,他發現或許自己的感情已經超越兄妹的感情了,他不想再做何煦的哥哥。他想一直保護這個女孩,如果可以,他希望是一輩子。但餘陽從沒向任何人提起,只是想著,等何煦高中畢業,高考考完了,再告訴何煦自己的想法,即使被何煦拒絕了也沒關系,他不在意,只要守著她就夠了。
這天年夜飯的飯桌上,餘陽一個勁地夾菜給何煦,讓她加營養。
爸爸邊吃飯,邊詢問何煦的成績。
“爸爸平時忙,顧不到你,就剩一個學期了,成績上可得抓緊,跟你哥哥一樣考上北大,這樣你阿姨也可以搬去北京,我們在北京也好有個照應,你們娘倆在南京我總是不放心。”何振華邊吃邊說道。
“哎呀有什麼不放心的,我照顧咱女兒你還不放心,就剩一個學期了,我們小煦啊一定可以考上北大的。”林雲霞笑著回答,替何煦擋了何振華的嘮叨。
何煦五歲時沒了媽媽,何振華在她六歲時重新找了個太太,一是為了這個家,二是為了何煦能有人照顧。
雖然林雲霞是個後媽,但是人很好,何煦在南京念書,爸爸又不在身邊,她主動要求在南京照顧何煦。
何煦也很喜歡這個阿姨,可就是從來沒有開口叫過一聲媽,這個林雲霞也能理解,也從來沒有強求過。
從何煦初一開始,林雲霞就一直照顧她,直到她高三。這幾年,林雲霞也不容易,每天照顧何煦的生活起居,就像親媽媽一樣。一開始何煦也不能接受,但時間長了,她懂事了也就明白了阿姨是真心對她好,並不像外人說的那樣後媽都是毒辣的。
林雲霞帶著兒子餘陽一起嫁過來,餘陽11歲就來到了何煦身邊,一直對她很好,好得不能再好。
這頓年夜飯吃得很開心,何振華餘陽分享著在北京的工作,何煦交代了自己的學習狀況,一家人有說有笑的,吃得很開心。何振華總是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一副心事忡忡的樣子年夜飯吃到一半,何煦就說自己吃飽了,趕緊跑到了樓下,餘陽得陪長輩就沒有跟上去,繼續留在飯桌上。
趁餘陽不在,何煦和吳雨涵他們開起了影片,今晚不寫作業,只是一起跨年。他們憧憬著畢業以後的暑假,想好了去哪裡旅遊,想好了吃什麼好吃的。何煦說想去重慶走一走,遊遍那裡的大街小巷,吃遍所有的美食。
四個小家夥既期盼著高考早點來,又希望它晚點來。既希望苦日子趕緊結束,又希望多一點時間給他們複習。
他們憧憬著,盼望著,跟無數考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