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之所以能從容的調整陣型並不都是因為發現鐵林軍的時間比較早,還有一點也是對手在等待遼軍的另一部騎兵。
耶律大石的策略很簡單,就是將騎兵分成兩部分別襲擾大梁軍陣的兩翼,其實還是相當有難度的,在通訊手段不發達的北宋時期,想要在戰場上打協同作戰需要一定的默契程度,這一點實現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
他心知大梁的手段詭異,所以要在最大的程度發揮騎兵的優勢,為此才向耶律淳進言不惜出動鐵林軍來發動攻擊。
就在杜昱將左翼陣型重新調整之時,魯達等人所在軍陣右側也出現了遼國騎兵的身影。與鐵林軍不同,這支騎兵的旗號就比較雜亂了,穿什麼樣盔甲的都有,一眼看出軍事素養參差不起,不過他們人數眾多足有兩萬左右,氣勢上反倒顯得比鐵林軍還要強大。
杜昱見狀立刻翻身上馬,飛馳到軍陣的右翼,同樣將五十門虎威炮安置在軍陣的後面,火炮營的軍兵也急匆匆的趕到陣前做好準備。
正面戰場情況如何杜昱暫時還真顧不上了,他索性將揹包空間之中剩餘的一百門虎威炮和火炮營剩下計程車兵全都交給許貫忠。
自己則回到大軍的左翼陣地,準備親自指揮大軍與鐵林軍對戰。
此時只聽三聲號炮響起,是耶律大石與兩隻騎兵約定好的開戰訊號。
聽到炮聲,耶律大石知道兩翼的騎兵已經到位,他立刻下令吹起號角,擂響進軍的鼓聲。遼國的步軍保持陣型緩緩的向前推進。
此時許貫忠令旗一揮,命全軍做好戰鬥準備。
於此同時,火炮營的兄弟開始調整虎威炮的角度填裝火藥放入炮彈,準備試射。
不過打響第一炮的並不是許貫忠所在的中軍,而是魯達的右翼陣地。
遼國的那一部騎兵由耶律夷列率領,身為耶律大石的兒子自然想在父親面前做出一番功績,因此在發出信炮之後,他揮動令旗指揮隊伍率先發起攻擊。
為了讓騎兵的衝擊力達到最佳效果,耶律夷列讓麾下的騎兵緩慢提速,待到60米左右的距離才能發起衝鋒。
可他沒想到的是大梁的作戰方式與這個時代的傳統部隊有很大不同,虎威炮的遠端威脅和站場威懾力才是大梁軍隊的殺手鐧。
沒等他的騎兵將速度提起來,火炮營的兄弟已經開始第一輪試射。
“轟!轟!轟!”
劇烈的爆炸聲響起,隨著隆隆的炮聲炮彈帶著呼嘯聲飛向遼國的軍隊。
將近兩萬人的騎兵隊伍,可想而知會是什麼場景,人員密集佔據的空間極大。火炮營的兄弟根本就不需要瞄準,只要大的方向對了炮彈基本不會落空。
炮彈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連串殺傷,命中的遼國騎兵極其悽慘的死狀給同袍們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震懾得他們心頭直顫,不由自主的產生了恐懼心裡。
但最主要的是,這個時期的戰馬根本就沒有進行過專業訓練,隆隆的炮聲驚嚇到不少馬匹,刺激得它們開始亂跑,將騎兵的隊形衝得七零八落。
耶律夷列心中暗道不好,但此時已經沒有退路,大隊騎兵衝起來根本就無法調頭,他乾脆心一橫揮動令旗,在六七百米的距離就開始衝鋒。
主帥以身作則麾下的騎兵自然奮勇當先,其實也由不得他們不向前衝,短短十幾分鍾,大梁軍火炮營不斷的開炮已經施射了五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