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認為呼延灼帶領的朝廷大軍和登雲山宋江等人的大戰一時半會不會分出勝負,因此他帶著隊伍不緊不慢向戰場附近靠攏。
帶兵打過仗,他深知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殘酷性,尤其是之前跟隨前沂州兵馬統制李志經歷的那場大潰敗之後,更是讓他明白遠離潰兵的重要性。
別看他現在手下有五千精兵,可真要堵在朝廷大軍的後面面對潰兵的衝擊他還是不敢的。所以他一邊行軍,一邊思考到底選在什麼地點和時機切入戰場。
對於雙鞭將呼延灼其實杜昱並沒有什麼興趣,百勝將韓滔也是聊勝於無意義也不大,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得到轟天雷凌振。
當然了,若是能從在朝廷大軍的潰兵之中拉到一些兵丁也是相當不錯的,不管怎麼說這些人也算的上這個時代的職業兵丁,比他招收的百姓還是要強上一點的。
杜昱這邊不緊不慢的趕路,那邊的戰場已經開戰。
宋江得了金槍手徐寧後信心空前爆棚,在他看來只要柺子連環馬被破掉,呼延灼的大軍也就不堪一擊了。
畢竟論武功小李廣花榮和霹靂火秦明都不下於呼延灼,即便是王矮虎、鄧飛等人也能與他打上十幾回合,朝廷大軍將領不多,他們便是車輪戰也能把呼延灼累倒,其他那些蝦兵蟹將又有什麼要緊。
主將有信心手下的嘍囉兵們也是士氣高漲,三隊人馬齊頭並進向呼延灼的大軍壓了過來。
面對登雲山的第一次大規模反擊,呼延灼不敢小視早早在營前嚴陣以待準備戰鬥。
相比登雲山上的人才濟濟,這支朝廷大軍能拿出來的人可就不多了,實際上有能力馬上作戰的武將或者說頭領級的人物也就呼延灼、韓滔、彭玘,其他人連像打虎將李忠那樣的醬油式人物都比不上。
而轟天雷凌振最大的本事就是玩火炮炸藥,讓他上馬打仗比一個普通騎兵也厲害不到那去。
現在彭玘無緣無故的失蹤,呼延灼的大軍就少了一角,實際上未戰就已落了下風。
一開始呼延灼並不慌張,對手中這三百柺子連環馬信心十足,重甲騎兵在陸戰的威力他是清清楚楚,別看人數不多卻也是朝廷花費重金打造的精銳。
終大宋一朝馬匹都是無解的難題,這三百柺子馬還是高俅為了給高廉報仇特地從奉日軍中抽調出來借給呼延灼的,並不是水滸傳小說中那樣隨便就拉來三千連環馬。
大宋要是有那三千重甲騎兵還能捨得用他們來打宋江這樣的山賊草寇,童貫早就劃拉走派到西北邊陲去搞西夏了。
呼延灼同樣信心十足,一開始便讓三百連環馬打頭陣,試圖打掉宋江等人的銳氣。
那知道柺子連環馬剛衝到半路,宋江的前鋒軍就讓到兩邊,露出了五百鉤鐮槍手,這時候騎兵已經起速再想掉頭已經不可能,只好硬著頭皮衝陣。
雙方撞在一起頓時發出巨大的聲響,戰場上人喊馬嘶哀嚎之聲不絕於耳。有被連環馬撞得口吐鮮血立刻喪命的、有被朝廷騎軍刺死馬下的、有被鉤鐮槍斬了馬腿掉落在地被踏成肉泥的、還有被套索拉下馬摔到地上爬不起來的……,種種慘狀不一而足。
宋江一見徐寧率領的鉤鐮槍隊大破連環馬立刻來了精神,命手下小廝擊鼓進軍,登雲山三路人馬一擁而上將這隊重甲騎兵淹沒在人海之中。
呼延灼見狀大急,丟了這隊連環柺子馬他如何向高俅交待,情急之下雙鞭一揮帶著迎了上去意圖把連環馬隊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