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處理完各種雜事後將經歷投入到登雲山的戰場上面。
儘管在這條時間線上水滸傳的很多事情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他就是覺得孝義黑三郎宋江的主角光環並未散盡。
而且聽到戰況呼延灼率領的大軍數次進攻登雲山山寨都無功而返,他相信朝廷的這次剿匪行動很快就要失敗了。
先不說呼延灼這人指揮水平高低,光是軍中那些督軍都不會讓他好過,更何況朝廷之中還有一貫給武將下絆子的文官呢。
戰況順利還好要是受挫,那幫文官的筆桿子都能讓呼延灼挫骨揚灰,大概這也是為什麼在水滸傳中朝廷的軍官一旦失敗就會被宋江‘勸’上梁山的原因吧。
對杜昱來說,朝廷大軍和宋江這夥人之間的戰鬥他還是希望登雲山方面能贏,只有各地賊人的勢力越來越強才有他的發揮空間。
這貨甚至想過,一旦呼延灼佔了上風他要不要在後面給官軍來一下子,‘幫’晁蓋等人站穩腳跟。
有了這種打算,因此他才迫不及待的帶著兩千沂州軍向登雲山附近出發。
經過三天的行軍,杜昱的人馬終於來到了約定的地點,他要在這裡和手下的幾位兄弟匯合,然後再決定到什麼地方蹲坑。
很快,摩雲金翅歐鵬帶著六百鄉兵率先來到此地。
杜昱親自迎接,和歐鵬客套幾句之後將他帶到中軍大帳,問詢他在外面招兵的情況。
歐鵬有一說一,除了報喜之外還將遇到的困難向他講了一遍。其實還是那個老問題,有充足的糧草保障,大宋的貧苦百姓還是願意到鄉兵的隊伍裡混口飯吃,人手不缺了物資卻非常緊張。
儘管杜昱將沂州的武庫都搬空了,可是算上那些修補後能用的武器也才僅僅能夠武裝萬人左右的隊伍。而現在光是沂州軍就有七千多人,現在的物資明顯不夠手下幾位兄弟分的。
歐鵬向他抱怨,提到若是武器裝備跟得上,他現在帶來的可不只是六百人,再多帶個幾倍都不在話下,他的那部人馬已經招收到三千人左右了,而且這還是他有意提高門檻的結果,若是放開了過萬也不難。
杜昱倒是想這麼幹,只是客觀條件也不允許,要知道在大宋的軍制下,他能統領的人馬才幾千人,這額還是滿員滿編的前提下,他一個州府的軍事長官都沒權利帶領那麼多人更何況一個鄉兵指揮使了。
其實不用他解釋歐鵬也明白這個道理,在官軍中混了一陣,這位江湖客多少也明白了大宋官場的一些潛規則。
杜昱安慰了幾句隨後就去營中檢視歐鵬的隊伍,他果然不是吹牛,帶來的人個個都是體格健壯的青壯,而且精神面貌也比較飽滿,倒是有點精銳的意思。
對這一點,杜昱還是比較滿意的。
歐鵬是第一個,緊隨其後的就是小溫侯呂方,相對來說這位成長性頗高的小將帶兵水平更高,不但鄉兵的人手達到一千,隊伍也更整齊,明顯比歐鵬要強出一塊。
對此他就更滿意了,畢竟小溫侯呂方可是梁山泊過來的老兄弟,相對來說關係更近忠誠度更高。
再後面就是鐵笛仙馬麟,他的隊伍比歐鵬稍好一些,人數也達到了八百人,不過比起呂方還是差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