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是正月十五日,五鼓漏盡,東方未白,帝都仍在沉睡。已有一隊由波斯、胡人組成的駱駝商隊,翻山越嶺,穿沙度漠,踏過絲綢之路,帶著滿車奇珍異寶、美女和葡萄酒,來到長安城門前大排長龍。城北太極宮傳來報曉鼓聲,順著主街朱雀,響徹至城南明德門。城內三十八條縱橫主街上,夜禁武侯們紛紛散去。長街寂靜,夜色仍濃,城東官員的僕人們牽馬掌燈,為主人照亮道路,一路走向大明宮。
主人是尚書右僕射裴耀卿,他兒子和侄女裴羲嵐跟在後頭。裴羲嵐頭戴平式幞頭,身穿竹青胡服,腳上的靿靴頭頑皮地翹起,這身男裝打扮與水靈轉悠的眼睛倒是有幾分相配。她單手提韁繩,身姿隨著胭脂馬蹄聲上下起伏,一幅懶散恣意的模樣,彷彿坐的不是名駒,而是春風。裴耀卿很喜歡這侄女,無奈她父母總是把她描述成混世小魔頭,生怕她惹出什麼亂子。他只覺得侄女皮相是個少女,內心像個閑遊鬥鳥的長安少年,機靈堪比峨眉山的猴子,滑頭得堪比泥鰍黃鱔。他對裴羲嵐笑道:“嵐兒,你在洛陽住這麼多年,覺得洛陽和長安都有什麼不一樣?”
裴羲嵐不假思索道:“長安,西市腔、郎官清、蝦蟆陵。洛陽嘛,葡萄。”
裴耀卿哈哈大笑起來:“兒子,你聽聽你堂姐,開口便是酒。我縱橫官場多年,不說能吸海垂虹,但說三鬥方卓然也不誇張。但我呢,和誰喝酒都不怕,就只有跟你堂姐,從不知她的底在哪裡。”
裴羲嵐揮揮手:“哪有的話,我可沒灌過叔叔,喝開心便好。”
堂弟苦笑道:“姐要‘喝開心’,我們可無福消受。還是別開心了,喝到我們吐之前便好。”說完連旁邊的僕人都偷笑起來。
衛兵站在大明宮丹鳳門鎏金銅鋪首前,將上朝的卿士一一在名冊上登記。裴羲嵐與叔叔堂弟一同進去,放眼望去,見一個偌大的廣場,含元殿遙遙立在廣場盡頭處。它的火鳳之翼是東西殿宇,彷彿隨時準備展翅高飛,騰入太虛。隨著羲輪高升,卿士們下了馬,徒步入宮,如入霄漢,遠望廣寒。他們一同踏上龍尾道,建築如此高大,佇列顯得異常微小,因而後來有詩雲:“雙闕龍相對,千官雁一行。”大明宮空前巍峨,彰顯了帝王家的氣勢,駱賓王也曾為太宗題詩雲:“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走了許久,裴羲嵐累得直捶腿:“大明宮確實很大。”
裴耀卿道:“嵐兒,你可知道我今日要帶你進宮來?”
裴羲嵐儼然道:“若是耶耶讓我進宮,好猜,定是催我找個宮內的王孫公子嫁了。但嵐兒知道叔叔有明月入懷之氣,不拘泥於兒女小事,因而叔叔之意,當真難猜。”
裴耀卿笑道:“廢了那麼多口舌,還是怕我跟你父親聯合起來遊說你。”
裴羲嵐眨巴眼道:“嵐兒愚笨,又聽不懂了。”
“你可不愚笨。我正想說,陛下看了你寫的文章,說你智如子房,辯如賈誼,即便是小娘子……”說到此處,見裴羲嵐眼中有閃閃發亮的期待之色,裴耀卿撚須道,“侄女可有興趣當個幕僚?”
如今除了邊疆有些螻蟻在搗亂,大唐可謂天下太平,歲稔年和。沒有戰爭,幕僚就是個氣派又不用幹什麼活兒的活兒,怎能不樂意?有了閑職,也不必每日在家中被耶孃跟耍皮影兒戲一樣提著走。裴羲嵐在馬背上朝裴耀卿深深鞠了個躬:“叔叔闊氣。叔叔敞亮。那侄女便靜候佳音,盼待罪輦轂下啦。”
倒是堂弟完全在狀態之外,往四周瞅了瞅道:“我不理解,為何大唐有了太極宮,還要修個大明宮。”
裴羲嵐道:“太極宮正對紫微星,有帝王之氣。但長安之北地面凹陷,容易積水,冬冷夏熱,高祖為此染了風痺,太宗皇帝才為他修了大明宮。”
跟侄女一比,初為卿士的兒子縮著肩左顧右盼,反倒像個慫包。裴耀卿用笏板敲了一下他的腦袋:“孽子,好生站直了!歪歪扭扭像個什麼樣子,你要知道,這裡可不比東都,一王之法,森嚴得很。以前有個卿士上朝,在馬兒上吃餅子,被人彈劾不守禮節,最終都被罷官了。”
“耶耶,你的笏板可是象牙的,你當是棉條麼?疼啊!”
見堂弟欲哭無淚,裴羲嵐寬慰道:“無妨,天塌下來,有姐頂著。”
裴耀卿嘆道:“嵐兒,不可惹事,莫不成還想像小時那樣被送去洛陽?”
裴羲嵐打了個呵欠:“反正只要侄兒在長安一日,耶孃便一日不得好夢,我做了什麼事,他們都會威脅要送嵐兒去東都,嵐兒已經麻木啦。”
“這倒不至於,才聽你娘說,要讓你定下來。這定,如何也得定在長安。”
“定下來?”
裴耀卿咳了兩聲:“待會兒我去上朝,你到紫宸殿外等候。若陛下召見,我再派人來接你。”
“等等,叔叔,‘定’字何解?”
“快到了,你趕緊從側門去入閣罷。”
沒能得到答案,裴耀卿已加快腳步入了朝。裴羲嵐只能穿過含元殿,朝內朝走去。她很快迷了路,正想找個宦者問路,卻聽見後方傳來雞鳴聲。聞聲望去,只見一群人應接不暇,來來往往,提著成百上千只雞籠小跑。籠與籠間,鬥雞們兩兩相望,脖子奇長無比,雞眼圓瞪,羽毛倒豎,不時跳起來,想要飛出籠去啄對方。面對如此猛禽,他們卻像是呵護雛雞一樣小心翼翼。裴羲嵐上前道:“請問公公,紫宸殿在何處?”
“你長沒長眼睛啊,紫宸殿不就在這跟前麼?”
順著公公指去的方向,裴羲嵐非但看見了紫宸殿,還看見了殿門前的一個少年。他長七尺二寸,腰細膀闊,儀表堂堂,頭戴烏紗幞頭,腰繫大雕羽箭,白銀鎧甲鐵戰靴,此刻正對紫宸殿正門,身形筆直,紋絲不動。裴羲嵐笑盈盈地走過去,朝他做了個揖:“郭長史萬福。”
這位少年武將叫郭子儀,是裴羲嵐國子監的同班同學。他日日雞鳴未至便射弓走馬,到哪腰間都懸著大羽箭。他早年參加武舉,以異等成績補任左衛長史,立志精忠報國,天天跟皇帝提議要去邊疆戰賊寇,理由是大食國不是包子,現在不除根,以後有得草可以斬。可惜亂世出英雄,反過來說就是盛世出不了什麼英雄。現在大唐一片瑞靄升騰,皇帝不是很願意搭理他,郭子儀一腔熱血終究貼了冷屁股。如今看見他大清早不去唸書,杵在這裡,小心思也未免太好猜。
郭子儀連頸子都沒動,自上而下斜睨著她,見她一雙眼睛明亮而堅定,卻又形美似桃花,他只將眼珠子轉了回去。她也不再多言,怡然自得地站回了原來的位置。過了一會兒,郭子儀道:“裴羲嵐,你原來是太真道人的表妹?”果然沒有辜負武將的名號,即便他爹硬把他塞到國子監,他平時也不怎麼聽課,不怎麼跟同學交流感情。
裴羲嵐望向他,點點頭。他哼了一聲,不再說話。裴羲嵐道:“郭長史是對我意見大得很,還是對我玉環姐頗有微詞?”
郭子儀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裴羲嵐的心沉了下去。玉環姐姐當了道人的事背後有玄機,郭子儀大概是個知情人士,才會說出這種話。她心裡不樂意了,但臉上還是掛著波瀾不驚的笑:“我原以為郭長史只是武將,沒想到還是個賢相。也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道理誰都懂。只是,一個大丈夫若是連女子小人也鬥不過,那可不是有幾分丟人。”
“你是想說,我鬥不過你?”他眼中有幾絲不可置信。
“我們單挑一次,你若贏過我,我甘心當個小人。但你若輸了,也要心甘情願承認你是個不如女子的烏龜王八蛋。”
郭子儀目不斜視地往前走:“抱歉,我不和女子動武。”
裴羲嵐猛地擋在他前面,微笑道:“這麼說,你還是怕了我?”
“我說了,不和女子動武。我一根手指便可扳倒你,這樣勝負已分的挑戰有意思麼?換個方法。”
“想不到你還是個君子。鉗制住我雙手,便算你贏。”見他還有些搖擺,她又道,“你若再怕,明天整個長安的人都會知曉,郭子儀一猛將,敗給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