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道防線修築縱深梯次的據點工事,各自以縱深陣地逐節抵抗,並適時將其引到瀏陽河邊的長沙城下,當日軍主力深入之際,用四周集結的大部隊向心圍殲。
而這個“心”就是長沙城!
這是薛伯陵總結前兩次長沙會戰之後,作出的大膽決策。
他明白,長沙對於現在的11軍而言,已經不是一塊戰略要地那麼簡單,也成為了中華大地上的一面抗日旗幟。經過報紙的大規模宣傳,日軍11軍兩次進攻長沙無果之下,長沙城已經成為國民心中的“抗日之城”,他相信鬼子也看重這一點,看重此刻打掉長沙就能重創全國的抗日信心。
那麼當適當誘敵、將長沙城橫陳在11軍眼前的時候,薛伯陵相信,這個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的阿南惟幾一定會長驅直入的。
也只有長沙,才能死死吸引住這個既小心又急於建功的阿南惟幾。
而自己創造的戰機,就是等阿南惟幾的大軍聚集於長沙之際,自己各路大軍在運動中快速形成合圍,不給他反轉的時機!
是的,要說這套戰法與之前有什麼不同,那就是此刻的薛伯陵已經不是立足於打退鬼子的進攻,而是要把阿南惟幾的軍隊留在長沙大地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當聽到鬼子調動似要發起新一輪進攻的時候,心中計劃已定的薛伯陵臉上雖然沉著,但是心中已經充滿了欲要洗刷二次會戰失誤的恥辱。
起身站到沙盤之前,現在這套天爐戰法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軍隊守住充當“爐底”的長沙城。
守住長沙城的軍隊不能多,多了阿南惟幾會對進攻長沙有所顧忌;可是也不能在鬼子的進攻下一碰就碎,這樣還沒等自己完成大軍合圍、向心攻擊,長沙就會被破城了。
選哪支部隊才能既讓阿南惟幾放下對進攻長沙的疑慮,又能不會在鬼子進攻下一碰就碎呢?
這些日子裡,薛伯陵就一直在思考“鎮守爐底”的軍隊,和委員長通氣之後,在二次會戰中,在撈刀河以一己之力硬抗了四個師團合圍的第十軍映入眼簾。
除了本身的戰鬥力外,讓第十軍鎮守長沙城、鎮守“爐膛”還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當阿南惟幾知道鎮守長沙的是第十軍之後,心中多少都會輕視在此次大戰中損失慘重的第十軍,認為損失慘重後就兩個月的時間裡,能恢復多少實力?
只要有那麼一點輕視,都會加重阿南惟幾對長沙的覬覦。
其實這也是這些日子裡,戰區好武器、優質兵源盡挑著第十軍補充的原因所在。
不過就是有件棘手的事,李玉堂現在閉門謝客,自己讓吳逸志三顧茅廬都沒有效果。
喜歡大彈道請大家收藏:()大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