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戰區既相互獨立針對自己戰區範圍內交通要線的鬼子駐軍發起戰役,也在運動戰鬥中牽制相互支援的鬼子。
這場沒有前例的“冬季攻勢”一拉開,當初劃分戰區的優勢顯示出來,這種全國範圍內的戰鬥,就算是讓最高統帥部來指揮,也很難協調到一塊兒去。
但現在以各戰區為單位,各戰區長官指揮排程,在各自戰區範圍內各自開花,便化解了最高統帥部全國指揮的沉重負荷。
李崇這樣的團長級別軍官根本接觸不到這種層次的作戰計劃,所以當“冬季攻勢”忽然拉開的時候,在衡山學習的一眾軍官們都有些懵了,這悶聲不響的,咱們也能搞出這麼大動靜了?
“冬季攻勢”這麼一拉開,直接便將桂南的戰事給淹沒了下去,或者說,桂南戰事也被納入了“冬季攻勢”之中。
各類訊息不斷傳來,好壞兼有之。
東北戰場上傅將軍圍繞包頭的一系列戰鬥頗有聲色,圍點打援搞得風生水起,光包頭一役打了三天四夜,斬獲頗多,成為低成本高斬獲的樣本,為此還被委員長點名表揚。
當然了,壞訊息也不少,尤其是好事難得出門,壞事反傳千里。
參與到此次“冬季攻勢”中的九戰區或許是剛跟11軍打完的緣故,先沉浸在打退岡村11軍的功勞簿上舒服一番,不太想出力。
受命圍攻大沙坪日軍的九個師前後打了一個月,啥也沒打著,出工不出力,被遠在重慶的委員長大罵不已。
李崇棲身的第二十軍四個師也是全程划水,由於李崇在沒有新任命前還是二十軍一三三師七九三團的團長,算是二十軍體系中的人,學習之餘透過老朋友兼三九九團的團長景嘉謨信件交流得知,四個師新接收了川內新兵源,正是休生養息磨合的時候,上去打硬仗不是拿子弟兵的性命開玩笑麼?
所以對上採取的策略就是,電報電話裡積極,但鬼子不動我不動,鬼子要打我就繞圈,用景嘉謨的話說,二十軍四個師已經不錯了,不主動打仗至少沒有損兵折將,其他一些師就拖延還能損兵折將。
除了九戰區表現不積極之外,其他戰區也暴露出不少問題,虛報冒領算常事,每個戰區上報最高統帥部時,動不動就“三四千傷亡、不可計數”等詞語。
沒有辦法,各戰區長官各自為政,這點缺陷無法避免。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衡山遊幹班學習的一眾軍官們此前可都是率領部隊打仗的,看著報紙字裡行間的標粗資料,自然明白裡面貓膩。
“要我說,這八路遊擊之策雖然妙用頗多,但也決計不可能像我們這種打大仗取得這麼的勝果豐厚!”
中午吃飯的時候,一個從五戰區選派過來的中校團長拿著《三湘報》上的報告,推開飯盤子大聲嚷嚷著說道,他手上拿的報紙上,描述的是隔壁五戰區攻打武漢城外一處交通要塞的戰果。
《三湘報》雖為九戰區喉舌,但最近九戰區參戰師全程划水正讓戰區長官部頗為沒面子,喉舌報都不好意思為其吹噓,所以就刊載了五戰區的這次戰果。
是真是假不知道,反正上面是這麼說的:擊斃日軍及偽軍三千餘人,俘虜日偽軍人數過百。在交通線沿路擊毀敵汽車百餘輛、坦克3輛,炸燬軍火庫1座,同時繳獲大批軍用物資......
但就從最後結果來看,戰略要地五戰區是一個也沒攻佔下來,就算是一開始攻下來一會兒,也會在鬼子捲土重來時撤走。
同在食堂吃飯的一個穿著八路軍裝的工作人員忍不住吐槽道,“報紙之言,不可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