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明感嘆之餘,荒木將自己所遇到的黑暗一刻反映給了師團,然後他接著用筆圈出受襲點,發現所有受襲點彙報都集中在黃洲鎮、洲上村、沈家村為中心的周邊大圈。
荒木清楚的知道這三個地方是縣城內規模很大的糧食集散地之一,這三地方的糧食沒收上來,加上炮艇支隊的全軍覆沒,意味著自己徵收早稻的預定目標一下子被截去了三層。
電臺向師團呼叫的空中支援請求已經發出,發生的一切荒木沒有保留的反映給了師團,同時他下令給三個地方周圍據點碉堡的鬼子,積極採取主動防禦措施,告訴他們守在碉堡內只能是等死,空曠中交戰反而能活。
不久之後,鬼子機場上,轟炸機沖天而起。
......
北潦河下支流的河岸兩側,從梅嶺出動的三個營官兵和團部近千名國軍士兵如蜜蜂一樣搬運著滿裝稻穀的麻袋,每一麻袋都有百斤,每一袋都必須兩名官兵合力才能運進梅嶺。
領頭的連長都知道,一旦手上拎起糧食,作戰的優勢就會喪失,因此每個連平均下來在連續攻擊兩個打穀場中的碉堡之後就會撤離。
見者有份,走之前官兵們還號召村民拿走來不及搬運的糧食。
據點碉堡的鬼子偽軍在收到荒木的命令之後,不再只蹲守在碉堡內,這也讓一些回打一槍的國軍官兵不能再像一開始那樣,一枚毒氣彈一梭子彈就能乾脆利索的解決一個碉堡,圍繞著打穀場的小規模交戰變得不可避免。
不過發生戰鬥的地方,各連以人數、槍支以及毒氣彈的優勢,僵持不過小片刻就能取得壓倒性進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洲鎮碼頭處,三營的官兵們甚至於把門板卸掉做成木筏,把糧食堆在上面撐著走,看上去還有些小歡樂。
洲上村,一個個士兵搬著糧食踩過浮橋,因鬼子支援部隊到來而來不及搬運的糧食被官兵們扔進了村民家中由其瓜分。
但要屬各營運糧的效率,還當以一營的官兵最為有效,他們先是把沈家村及周邊的稻穀直接搬運進了鬼子修築的長埠鎮據點,然後再往梅嶺之內搬運。
當鬼子軍機呼嘯過來的時候,大部分連隊已經消失在黃洲鎮、洲上村以及沈家村周圍,守在長埠鎮據點的一個排的國軍官兵蹲在鬼子修建的碉堡內,任憑軍機在上面扔炸彈。
現在鬼子的炸彈不是無邊無際,即便傾斜出彈雨又如何?長埠鎮據點的堅固程度是可以的,沒有毒氣彈,對於掉落下來的炮彈,只能聽個響亮。
當轟炸聲消失之後,一袋袋的稻穀接著被搬運進不遠處的梅嶺群山之中。
這是充滿收穫的一仗!
梅嶺之內,數個糧食堆積點內,潮溼的糧食都被攤開晾曬。
一袋袋糧食被運了進來,這個下午,各營連士兵粗計估算了一下,運進梅嶺之內到糧食高達兩萬斤稻穀。
考慮到現有的出米工藝粗糙,按照一斤到出六兩米來算,這就是一萬兩千斤大米。
按照一個士兵一天需要五兩大米,以1200張嘴來算,今天的收穫足可吃20天!
喜歡大彈道請大家收藏:()大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