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看看。”
主峰半腰一百八十多米處,兩塊厚重巨大的山石立於兩側,掩映在樹木之間。原本中間空隙可容五人攜手並排走過,此刻已經用石塊砂石堆砌修建起了一道厚三米高七米的石門,石門只留有供一人進出的小門,山門上用沙袋壘砌,團部警衛排的兩個班二十個人分作四個輪次,一個輪次五個人,每天三班倒的輪流站崗。
石門外面同時修建起了兩座小型碉堡,碉堡裡留有射擊孔,團部的兩座重機槍平時無戰時就擺放在這裡。
過了這道石門後,就是整個團部的駐地,樹林石塊之間一座座石屋,分別是電臺室、特務處、警衛排、團部炊事班等等用房,至於團部主室兼李崇的住所則藉助一塊外挑的山石之利修建而成。
團部的用水從山上面用竹筒接下來,還有一條天然形成的溪流從團部而過。整個梅嶺地區是不缺水的,大型水庫就多達十幾處,梅嶺山區雨水充足,加上山頂樹木吸收水汽匯聚溪流形成的潺潺流水,所以用水問題不用擔心。
這一切,是一營四百號弟兄齊心花費了一個星期就修建起來的成果。
“嗯,做的不錯。”李崇點頭稱道,自己團部蹲在梅嶺主峰,而梅嶺主峰藏於梅嶺腹地,層層疊疊加上樹木掩映,鬼子的飛機想要轟炸都難以找到。
可能真是想什麼就會來什麼吧。
“嗡嗡嗡!嗡嗡嗡!”
遠處忽然傳來鬼子軍機發動機的轟鳴聲,而且是轟炸機的聲音!
樹木遮擋,李崇看不到飛機,聽聲音只知道很遠,不在自己這一帶,也不是一群,聽聲音像是三架。
“唐大堯,去告訴三營長,讓他搞清楚鬼子的軍機來的目的!”
“是!”
......
處於梅嶺地區縱深裡的帖子坑莊,一個五十來戶共一百五十多人的小村莊,阡陌交通,雞鳴狗叫,家家平時以種植玉米山藥和打獵為生,這樣的村莊在梅嶺裡不少,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梅嶺養活了不少這樣的村莊。
“呦!栓子,今天嘍到一窩兔子呀!”
栓柱揹著著箭筒和彎弓,左手領著一隻肥兔子的耳朵,兔子被長箭貫穿,右手竹籃裡還不時的有幾個小兔子頭冒出來,有所收穫的栓柱高興的說道,“是啊,這兔子肉正好給我那婆娘坐月子,小兔子給兩個娃養著玩兒。”
山裡人家靠山吃山,想要見葷腥就要依靠手上的弓箭,能否吃肉全憑本事,當然有經驗的老獵人會根據動物拉的屎來判斷獵物的生活軌跡,然後判斷出獵物經常活動的路線做陷阱。
當下栓柱拎著肥兔子往家走去,就聽到頭頂由遠而近忽然響起轟鳴聲。
喜歡大彈道請大家收藏:()大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