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林婉如從沒這麼問過,哪怕是李崇今後會從軍,她也從來沒多想過,今天卻是一反常態,或許家門口的這次爆炸讓她的心神大受震動。
李崇看著林婉如問道,“為什麼會這麼問?”
“這是我這些日子做的功課,你看看。”說著林婉如把手上的筆記本翻開遞給李崇。
李崇接過來翻開一看,只看了第一頁,然後就震驚的看著林婉如。
是被林婉如所做的功課震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筆記上赫然羨慕的是中日兩國的資料對比!除此以外,在旁邊還紀錄著她的感受,這些感受是用紅筆記錄的。
林婉如在第一頁上這樣寫道:
“陸軍兵力方面,現役兵加上預備役、補充兵等國黨220萬,日本448萬,勉強1比2。”
在這一行旁邊,有一行紅色的小字,“但兩方交戰不僅僅是比誰人多,這裡面還有士兵的作戰素質問題,一支部隊的裝備、訓練、士氣等等,都是戰爭決勝的因素。”
第二行林婉如比較了一個戰鬥單位。
“在這裡,姑且撇開訓練等因素不談,對一個戰鬥單位整理資料如下:國黨主力整編師人,通常配備步槍3800支,機槍328挺,火炮46門,馬匹和戰車因為資料不全而模糊。
但日本一個師團擁有人,其中馬匹5800匹,步槍9500支,機槍600挺,火炮108門,戰車24輛!”
同樣的旁邊也留有批註:實際在戰爭中,武器也不是單從量上來看的,因為它們有優劣之分,比如一挺經常卡彈的國黨機關槍還沒有日軍的步槍來的方便。
這便是第一頁的內容。
“這是你做的?”李崇難以置信的抬頭問道。
林婉如點點頭。
李崇繼續翻開下一頁。
後面則是中日兩國的產能對比:
“如今大後方的工廠總數只佔全國的6,發電量只有全國4,鋼鐵產量只有1200噸,國軍兵工廠每個月最多隻能生產步槍子彈1500萬發,前線300萬子彈平均每個士兵只能分得四發。”
“而日本......”
這一條條的對比,做的很細緻,難怪林婉如會問出“仗還能不能打下去?”這樣的一個問題,從資料上看,中國除了人頭數,就比不過日本了。
翻看著林婉如所做的功課,李崇第一次不把林婉如當作一個小女孩來看待了。
這份功夫了得啊!
李崇心中感嘆林婉如的成長,又覺得理所當然。因為林婉如原本就是就讀於金陵女子大學,接受的是正統的西方教育,知識儲備是絲毫不差的,差的只是一個契機讓知識轉化為現實見識而已。
喜歡大彈道請大家收藏:()大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