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寧媽媽是家中主要勞動力以蓮鵬濤文化宮初見
寧以蓮回到家,媽媽已經做好了飯菜,“以澤,趕緊放桌子端菜,你姐回來了。”
寧以蓮的弟弟叫寧以澤,比她小兩歲,上高二。
“姐,你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晚?我早就餓了。”寧以澤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所以餓的也快。
“欒白梅要開班委會,我等了她一會,所以就回來晚了!”
寧以澤忙著擺放桌子,端菜。
“以蓮,喊你爸吃飯!”寧媽媽喊道。
寧以蓮走進屋,就看見爸爸坐在書桌前看書,“爸,別看了,吃飯了!”
寧爸爸放下書,推了推眼鏡,“以蓮,衛校的學習怎樣?能跟得上嗎?”
“爸,你放心吧,我考的這可是衛校,不是大學。別看我高中在班級是中等生,到了衛校,我可是我班的前幾名呢,你不用為我操心。”
寧媽媽喊道:“快過來吃飯,一會飯菜可就涼了,別嘮了!”
寧以蓮和爸爸來到桌前,飯菜已經擺好,“快坐下吃飯吧。”寧爸爸說道。
寧以蓮的爸爸是大學生,浙江人。那個年代,為了支援東北建設,寧爸爸畢業後就被分到了本市的毛毯廠。
寧以蓮的媽媽則是地地道道的家庭婦女,小學畢業,字認識的不多,不做睜眼瞎罷了。
當時,介紹人說的好:女方雖然只是小學畢業,但卻是個幹活能手,比男人還能幹。介紹人當時勸寧爸爸,你一個外地來的大學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正好找個這樣的女人,這可是正經的過日子的女人。
寧爸爸一想也對,自己一個外地人,就應該找一個能幹的女人。文化程度低也沒什麼,文化也不能當飯吃,就是她了。
寧媽媽幹活幹的那叫個快,包餃子,就是她一個人邊包邊擀皮,四個人的飯量,不到半小時,餃子準端上桌。
就是因為寧媽媽太能幹了,所以寧以蓮今年都19歲了,廚房都沒怎麼進去過,更別提炒菜了,她根本就不會,媽媽不讓她進廚房,怕她把衣服燻髒了。
寧媽媽吃的是包米麵的大餅子,寧爸爸和以蓮姐弟則吃的是白麵的饅頭。
“孩子她媽,以後你別吃大餅子了,和我們一起吃饅頭。都是一家人,還搞什麼特殊,好像我們虐待你似的。”寧爸爸是擔心寧媽媽的身體,寧媽媽為了省下細糧給孩子們和寧爸爸吃,自己長年吃粗糧。
“我願意吃大餅子,饅頭太宣了,我吃不飽。”寧媽媽說著,把菜裡的肉都夾給了寧爸爸和兩個孩子。
那年年代,糧食都是供應的,粗糧供應的多,細糧供應的少。寧媽媽都是用自己家的粗糧跟別的孩子多的人家換了細糧回來吃。細糧那時金貴得很,幾斤粗糧才能換得一斤細糧。
寧以蓮拿起一個饅頭放在媽媽的碗裡,“媽,你吃饅頭,我吃大餅子。”說著,拿起一個大餅子吃了一口。
寧媽媽馬上搶下以蓮的大餅子,把自己碗裡的饅頭放回以蓮的碗裡,“以蓮,你怎麼能吃大餅子呢,你和以澤可是長身體的時候,吃細糧才能長得白,才能長得細皮嫩肉。”
“媽,你看你,天天吃大餅子窩頭的,時間長了該營養不良了!”寧以蓮是擔心媽媽的身體,雖然她是穿越過來的,但在80年代的這裡,她只有這幾個親人,況且媽媽對自己真的是特別的好。她希望她的家人都能夠健健康康的。人的一生,真正的朋友都不一定能有幾個,何況是和自己有著血緣關系的親人呢。
“吃粗糧怎麼就營養不良了?自然災害那幾年,都吃草根樹皮呢,大家不都活得好好的嗎?”
“孩子她媽,以蓮說得對,你也應該吃點細糧的,均衡營養!”寧爸爸說道。
“快吃飯吧,什麼營養不營養的。我沒文化,只知道幹體力活的人,吃粗糧才有勁。你們這些文化人,吃了細糧才能長得細皮嫩肉。”
寧媽媽長得五大三粗,面色黝黑,面板粗糙。而寧以蓮、寧以澤都遺傳了寧爸爸的優良基因,細皮嫩肉,膚白勝雪。尤其是寧以蓮,臉上的面板嫩得彷彿能擠出水來一般,真是繼承了爸爸江南水鄉的基因,婉約的水水的妹子。
寧以蓮一家剛剛吃完了飯,王美琳就來寧家報道了,“寧以蓮,走,陪我去文化宮。”
“去文化宮幹什麼呀?”寧以蓮問道。經過一天天的接觸,夏夢琪終於知道王美琳就是寧以蓮的閨蜜。
“為了迎接十一,我們單位在文化宮排練節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