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原因嗎?
自然是為了引眼前的這位老者前來。
他深知眼前這位的脾性,只要知道訊息,定然會怒不可遏,動身前來涇水縣。
只要這位前來,或可能解涇水縣的危機。
“哼,還算有些腦子,若非如此,待事成定局,便是老夫也挽救不了你。”
“學生多謝老師前來相助。”
老人點了點頭,而後眉頭卻不由得皺起。
“適才你說起數年前的舊事,不知是何事?”
“老師莫不是忘了,在五年前,同樣有一次大旱,那次大旱波及三府一十六縣,其中正好包括涇水縣。當時的縣令不知從哪兒得知了一個訊息,說是活祭祈雨可以求來天降甘霖。
於是,他便將自己的一對兒女作以祭祀,欲要活涇水萬民,後被朝廷發現,將其革職查辦,學生也正是那時接下的涇水縣重擔。”
老人聞言皺了皺眉頭:“後來如何?”
“活祭成,涇水縣天降甘霖,活萬民。”
···
向子詹低著頭說出了一個連他自己都不敢置信的結果,但此事的真相卻更改不了。
老人悠悠的一嘆,若論功德,此人活萬民,當有大功德,但卻拿自己的一男一女活祭,枉為人父。
此事無法言說,當由後人評判。
“雖然此事可成,但事關兩條鮮活的生命,無論如何不能發生,你可知道?”
老人面色一凝,看著向子詹開口道。
“老師,學生正是知道不可再開先例,所以才請您前來解決此事。”
老人聞言點了點頭。
隨即也皺起了眉頭,此事是涇水萬民起頭,若是不允便是對萬民不起,若是應允,先不說兩條鮮活的生命,一旦開了先例,日後恐怕還要發生,這種殘忍的祭祀之法,絕不能持續下去。
想要解決,難啊!
除非眼下下一場大雨。
只是,老人抬頭觀了一眼天象,
炙熱的日頭高高懸掛,哪裡有下雨的跡象。
唉!
若這萬民都是讀書人,也好行事;
可問題恰恰是,這些黎民也只不過想要活著罷了。
想要活著也有罪嗎?
正在兩人糾結之時,縣衙內的小廝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聽聞腳步聲,向子詹皺眉朝一旁的師爺示意了一個眼神。
師爺點了點頭,朝小廝走去。
“何事?”
“偏門來了一個小師傅欲要見老爺。”
“來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