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豐”是道家修行,達成“天人合一”的終極狀態,被視為道家修行的巔峰,是道家真人的最高榮譽稱號。
不過往常道人們用“三豐”為號,都是自己取的,為得是標榜自身修為高深,而“張邋遢”的“三豐”號是天下道門、武林叫出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江湖上“張三丰”如日中天,蒙元於中原境內烽煙四起,而攪亂風雲的“邋遢道長”正左右手各牽著一名小童走在山路上。
這兩個小童是張三丰從大都返程的途中,在一個叫做俞家村的村子救下的,十四歲的叫俞大虎,十三歲的叫俞大牛,兩人相差一歲,身材卻一般尺寸大小。
俞大虎沉穩,不愛說話;俞大牛健壯,說話耿直。
張三丰覺得大虎、大牛名字不好聽,兩人拜在自己門子,是親傳弟子,那便是如同自己親子,於是給俞大虎改了名字叫做俞蓮舟,俞大牛喚作俞岱巖。
俞大牛和俞大虎是一個村的,一個村的人都姓俞,據說有相同的先祖,如今血脈淡了,也互相按輩分稱呼,俞大虎按輩分是俞大牛的哥哥,兩人一起玩到大。
俞家村糟了賊,大虎和大牛跑到村外瘋玩,躲過了這一劫,不過回來的時候被賊兵發現了,眼看著就要沒了性命,張三丰出現了,百來號的賊兵硬是被張三丰赤手空拳給殺的潰散。
俞大虎別看沉默寡言,實際聰慧著呢,忍著悲傷,抹了一把眼淚就拉著俞大牛給張三丰跪下,請求收留,當牛做馬都行。
張三丰原本有些踟躕,不過想到武當山上已經有了一個徒兒,再收兩個也不過是添兩雙筷子,一個徒弟能教,三個徒弟一樣可以教,這才帶著兩個孩子一路回了武當山。
俞岱巖一屁股坐在樹蔭底下,指著前邊的山峰:“師父,武當山是那座山嗎?”
張三丰一行三人用了月餘的時間才算是回到了武當山的地界,俞蓮舟和俞岱巖年紀小,要不是張三丰傳了兩人運氣調息的門道,用兩個月的時間也回不來。
俞蓮舟也不說話,不像俞岱巖沒個正形,也坐到樹蔭下盤腿調息,暗自揣摩師傅傳下來的武功。
“這地界都是武當山,武當山地處大巴山脈,綿延八百里,一般我們稱呼有紫霄宮和金頂的主峰天柱峰為武當山。”張三丰站到兩人身邊,一遍解答俞岱巖的疑問,一邊頷首:“就是那座山。”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張三丰看了看日頭,霞光西沉,天快黑了:“休息得怎麼樣了?”
“休息好了,師父,我們快上山吧。”俞蓮舟站起身來,順勢拉起了癱在地上的俞岱巖。
張三丰上前抓住兩人的手臂,輕聲喝到:“意守丹田,氣走尾閭,過大錐,推玉枕,上靈臺!”
俞蓮舟和俞岱巖不知道師父是何用意,但是兩人都沒多問,趕緊運氣照做。
張三丰看二人做得不錯,便拉著兩人風馳電掣的向前躍去:“為師帶你們上山!”
喜歡武當俞岱巖請大家收藏:()武當俞岱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