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北金,是個適應旅遊的季節。
回到北金後,楊林又接到從安徽黃梅戲劇團來的信。
這是上次他幫幾個來旅遊的姑娘拍了照,洗好之後寄了過去,其中一個姑娘便和他一直在通訊。
楊林其實也沒什麼話題跟這個姑娘聊的,但架不住人家熱情似火,總是寫幾封信來,楊林也只好一一回復。
最近古董越來越難收了,他要上學,又不能去太遠的地方,而附近的地方,他都走過好多遍,能收的基本上都收完了。
蘇小悅出國以後,並沒有像說好的那樣,一週一封信。
因為國際之間的通訊,並沒有想象中容易!
有時候一封信,能在路上走一個月才到達他手裡!
這種兩地相思的日子,讓楊林過得十分剪熬。
他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頂多就是和艾幼清、破爛王他們談談古董。
元旦節一過,社會上的風向猛的一變!
當時社會上一直就瞧不起個體戶。
一些執法部門也視個體戶為洪水猛獸,營業執照說沒收就沒收。
但在此之前,還是有些情理可講。
執法部門忽然嚴格起來。
楊林名下的所有瓜子鋪營業執照被沒收了,三十多家“小林瓜子鋪”也不得不關張!
他去不少部門諮詢過,什麼時候可以重新開業?
人家的回覆都是不知道!
還好,這兩年多時間來,楊林已經賺到了第一桶金,除了買房、買古董的錢以外,他還存下了約三百萬的資產!
社會風氣的突變,使得楊林不敢再隨意開店經商。
這個時期,個體戶們都像過街的老鼠,都躲著執法人員走。
街面上的個體戶店鋪關停的很多。
然而,楊林是個閒不住的人。
他也是個有頭腦的人。
忽然之間沒有了收入來源,這讓他很不適應。
無聊之極的楊林,想到了做另一行生意。
那就是去旅遊景點給遊客拍照。
因為他發現,這是一門好生意,也挺賺錢的。
在80年代,對於很多人來說,拍照還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時髦事兒。
腳踏車縫紉機流行的三大件時代,照相機還是一件價值不菲的時髦商品。
這個年代的照相機,技術不夠先進,畫素也不高,膠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北金城走在全國前列,當年玩相機的遊客還是不少的。很多景區內,都有專門售賣膠捲的小商亭,主要的業務,就是“快衝”,還有出售各種膠捲。
當年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也就二、三十塊錢,一臺質量過硬的相機動輒幾百塊錢,再好一些的要上千。兩相比較,負擔得起的人可不多。一些有生意頭腦的人也打起了出租相機的主意。
但有些人就算租了相機,也不會用啊!因為從來沒用過這玩意!
於是,一門新的生意出現了,那就是幫人拍照!
反正一般的景區都有快洗店,立等可取!
楊林閒得無聊,禮拜天就到景區幫人拍照,一天下來,收入頗為可觀,第一天就賺到了30多塊錢!
這點錢,比起他以前三十多家瓜子鋪的收入來,當然不算什麼,但現在他的瓜子生意不能做,只能另求突破。
他揹著相機,幫人拍照,打的是游擊戰,不需要辦什麼個體戶工商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