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和蘇小悅,各自騎著腳踏車,歡快的行駛在老舊的小巷子裡,
兩人並排而行,時不時的互相看一眼,或者伸出手來,互相碰一下。
知青聚會的地點,選在外灘附近一個知青家裡舉行,此人名叫黃武軍,屬於老三屆,是楊林他們那個團的老大哥。
以前大家都是知青,都在地裡勞動,個別知青家裡條件好,也不敢炫耀和聲張,因為家庭條件好,意味著可能是鬥資批修的物件。
撥亂反正,知青回城後,家庭條件的差別就顯示出來了,有門路的還沒回城,家裡已經幫忙找到了好工作,沒有門路的回城只能待業。
住房條件的差別也是明顯的,有三家之口住著百十平米的大院,有四代同堂、十口之家擠在幾間小屋裡,也有一家人只住兩間房的。
能住獨幢大院的人,祖、父輩身份地位,自然非同小可,哪怕是非常時期,眾多私房被沒收時,他們也有能力保護自家的房子,不受紅小兵的侵擾。
楊林到了地方,才知道黃武軍是將門之後。
黃武軍77年回城後娶妻生子,過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這次知青聚會,也是他組織和發起的。
因為是回城後的第一次知青聚會,來的人很多。
這次聚會,本來想到大酒店的會議室舉行,費用進行眾籌,也就是後世所說的aa制。但因為考慮到知青們剛回城,手裡資金不寬裕,所以就放到了黃武軍家裡。
大家聚會的目的,也很單純,就是許久不見了,在一起聊聊天,追憶往事,展望未來的美好生活。
楊林本就是個調皮的人,當知青那會,不愛勞動,就愛到附近幾個連隊亂跑,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志。
大家回城後,有一段時間不見,聚在一起,倒也聊得暢快。
聊得最多的事,是在農場勞動時的趣事,再就是回城後找工作的事。
大多數知青都處於待業狀態。
待業的人,又有大多數選擇了複習參加明年的高考。
這批人的命運,將在幾年以後展現出巨大的差距和不同來。
知青也是個小圈子,有圈子,就自然有圈中焦點。
黃武軍自然要算一個焦點人物。
還有一個焦點,就是知青宣傳隊的林馨。
蘇小悅和林馨熟悉,她倆以前在一起讀的中學,又一起下了鄉,革命友誼槓槓的。
到了地方後,蘇小悅就找林馨等女生談話聊天去了。
漂亮的女人,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是眾人矚目的焦點。
女生扎堆的地方,自然也會圍上幾圈男人。
楊林找到不遠千里趕來的村長李鐵聊天。
當知青時,楊林沒少在村裡惹禍,但也和村長混熟了。
村長李鐵笑問道:“你安排工作了嗎?”
楊林嘿了一聲:“沒有呢!”
李鐵道:“我們村裡的知青,就數你最調皮!你這樣的人,在過去是受批鬥的物件,但改革開放以後,你這樣的人反而更容易混出一片天地來。”
楊林握緊李鐵的手:“村長,還是你最瞭解我,託你的吉言,我儘快混出一片地天來,不辜負村長對我的一片殷切期盼之心。”
李鐵哈哈大笑,指著他道:“你啊,你啊,還是這個頑皮勁!”
“村長,我有個事找你商量。”
“什麼事?你不會還惦記我們村裡的小花吧?”
“唉呀,跟小花沒關係。”
“哈哈,不能沒關係啊。小花可記著你呢!你偷了她家下蛋的老母雞吃了,她還要找你算賬呢!我來之前,她還叫我找到你,帶一個東西給你。”
“什麼東西?”
“你自己看吧,我也不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