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一年一度的春耕又要開始了。農民為了春耕,開始收拾農具,準備新一年的種地。今年柳二嫂將豬的日後退,正好趕在作坊放假,豬羔能出手。
這倒是方便了劉家莊的住戶們。
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去買了豬,柳二嫂今年也是真厲害,弄了那麼多的豬羔。這一筆銀,可是相當不少的收入呢!大家買的有多有少,但基本在作坊上工的,都是兩頭豬羔打底。
有工錢,家裡餘錢也不少,買上兩頭喂著,到年賣一頭、殺一頭,這年就過得富足了。佟雪瑩家今年買了十六頭豬。柳二嫂剩下的那些,都被她給買來了。
一部分養在後院,還有一部分直接趕去了後山,讓劉海林他們哥倆照看著。
作坊擴大,人手又多那麼些,年底發放年禮,可不是一筆數目。養豬雖然吃的多,不過跟年底買豬肉比起來,那可劃算太多了。
抓豬的插曲一過,田間地頭裡,便是從清晨就能看見農戶在種地了。大家都在搶春,早種一天便早收一天,誰都不能怠慢,也不敢怠慢。
連續二年佃給劉常山家的那幾畝地,今年收回來了,連同買的二十五畝地,還有荒地,全部都種了玉米。為此,還特意去鎮上僱了張老三他們。
這些地包給他們,十兩銀,種完拉倒。什麼時候種完,什麼時候給錢。正好這會兒他們也沒有活兒,樂顛顛的接了這筆單。每天都自帶農具來到劉家莊,中午佟雪瑩這邊管一頓飯,倒還很合理。
春耕開始,書院跟作坊都放了假。兩邊商量好,全部都放七天時間。這樣大家差不多就能把地都搶出來。楊大川自己十畝地,當然一個人是做不過來的,劉二喜跟楊氏他們合夥,大家一起種。
為這兒,劉二喜又買了一輛牛車,正好大已經長大了,等他能出手時,也趕著牛車送大家去鎮上,家裡就多了一份收入。
不過楊大川根本沒幫幾天忙,昨天一早走了,去縣裡參加縣試。這是正事兒,劉二喜自然不能挑理。據楊大川還挺自責,走之前了可多愧對的話語。
不過只被劉二喜一句話,便給打發了。那就是:考個秀才回來,比啥都強!
確實,這一次他必須得爭氣,不僅是做給楊莊的那個嫂看,還有……
這一去縣裡,得三月二十八才能回來。當然,那個時候也就能知道信兒了。走之前楊氏跟劉二喜去了一趟劉芳家,把那事兒趁早給定了下來。
俗話的好:家有好女,千裡來求。劉芳在村裡算是數一數二的好閨女,幹活好、名聲好、家裡人也好。這樣好的孩,求娶人肯定不少。
不過那些人礙於人家剛及笄,所以沒那麼快上門。他們家兄弟眼瞅就要去縣裡,這事兒還是提早訂下比較好。高氏這一次沒難為他們,只是打算晚兩年成親,先不著急。
楊氏跟劉二喜自然不會不同意,人家都已經許諾了,那至於什麼時候成親,就不著急了。象徵性的給放了一塊玉佩,許諾楊大川回來,便正式提親。
高氏如今心裡有個僥幸,萬一楊大川真的中了秀才,那她這門親做的也算圓滿了。如果不然……估計那個老妹妹,就得把大牙都笑掉了。
這事兒,到底就是個賭。賭成了,皆大歡喜;賭輸了,她也只能認命了。
作坊休息,佟雪瑩也就沒啥事兒,這天去地裡看了一眼張老三他們,見一切都有條不紊,便顛顛的去了劉慶年家。跟耿氏那邊還沒談話呢,自打她回來,也就跟耿氏過幾次話,都是打了個招呼便罷。
手裡垮著布包,悠哉的朝劉慶年家走。一會上不少人跟她打招呼,妮也都笑呵呵的回應著。劉慶年家的地在北面,剛才過來的時候看見他在那刨地呢。
二畝地,一個人種七天,也夠他累的。不過耿氏清閑了,也不錯。來到劉慶年家,耿氏正在院裡喂雞。雞仔在院裡溜達,還挺歡實。
耿氏見她進院,趕緊放下手裡的活兒,笑呵呵的迎過來,:
“妹,你咋來了?快進屋,進屋坐會兒。”
佟菇涼沒有客氣,挽著她的胳膊進屋。外屋地沒啥變化,不過屋裡就添了不少東西。由此可見,她已經很久沒有過來了。炕上的炕屏是重新打的,油塗得也很好看。
地上添了一對樟木箱,還有一個大的立櫃。也都塗得跟炕屏一個顏色的油。原來的舊箱跟櫃,估計已經被淘汰了。
炕上的炕桌,重新刷了油,藍色的,還挺的好看。炕上鋪的褥,炕單是那種大紅牡丹,炕邊用黑色的布包著,省的給坐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