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看了看太爺,太爺也告辭,出了小牛倌的家門,太爺把一鞭子領進了自己家,由於一天都在小牛倌家忙活,炕也沒燒,太奶就取來了柴火開始燒炕。
一鞭子在炕上坐定,開口道:“這孩子是被偷了魂兒了,明天我試試能不能召回來,要是召不回來的話,就麻煩了。”
爺爺追問到:“乾爹,怎麼自己的魂兒還能被偷嗎?”
一鞭子:“這孩子當時肯定是擔驚受怕,一心想找回自家的牛,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撞上了什麼東西,好在咱們找著了,萬一沒找回孩子,以後這一帶肯定有殭屍出沒。”
太爺爺爺異口同聲:“殭屍?”
一鞭子苦笑了一聲,道:“殭屍這東西,自古便有傳說,我倒是曾見過一隻,兇險無比啊,不過那都是過去的事兒了,以後有機會講給你們聽,現在先弄好小牛倌的事兒。”
爺爺還是很關心自己小夥伴的安危的,就開口問道:“乾爹,小牛倌沒事吧?”
一鞭子:“不好說,看這孩子的命了。”
說完不理會爺爺渴望的眼神,轉頭對太爺說:“明天早上讓娃兒去我家拿點東西,都是一家人,我就直說了,你明天去西崗找個被野狗啃的小孩兒衣服,越完整越好。”
太爺一聽:找死孩子衣服?
心裡有點發憷,但眼下救人要緊,雖說不願意,但也應了下來。
交代完,一鞭子又看了看爺爺脖子上帶的符,起身告辭了。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大早爺爺就起床,臉都沒洗就往一鞭子家跑去,到了地方,一鞭子不在家,乾孃正坐在炕上糊一個紙人,說一鞭子後半夜就出去了,看爺爺來了,讓爺爺上炕等著,一會兒就糊完了。
爺爺爬上了炕跟小鳳香玩耍了一會兒,紙人糊好了,乾孃囑咐道:“你乾爹說讓你把紙人帶回去放到供奉的方桌前面,今兒一天別斷了香。”
說完又下炕拿來了一把黃香,爺爺接過兩樣東西辭別了乾孃,朝家走去。
到了家,太奶正伺候太爺吃飯,見爺爺回來了,下地從鍋裡又拿出了兩張小油餅,原來太奶看這兩天一家大小都沒好好吃飯,今早特意攤了小油餅。
這小油餅可是那個年代的燕窩魚翅,爺爺印象裡,除了生病吃不進去飯的時候太奶會攤一張哄著他吃飯,平常一年到頭根本就不做,因為太費油。
據爺爺說,那時候的小油餅咬進嘴裡鬆軟滑嫩,白麵攙和了蔥花經過油煎,能散發出勾人哈喇子的香氣,入口微微有些鹹味,根本不用就東西,空口就能吃下去。
爺爺看著小油餅一時有些著急品嚐,但還是按乾孃的囑咐上了香才爬到炕上,看姑奶跟前的小油餅只剩半張了,爺爺大方的撕下了一半放到姑奶跟前,姑奶笑了一下,又給爺爺放了回去,說:“你吃吧,我都快吃飽了。”
爺爺沒有再推辭,兩張小油餅一會兒的功夫就進了肚子,吃過了飯,太爺就踩著積雪出門了,爺爺在家看著香爐裡的香。
姑奶纏著爺爺給她講發生的事,爺爺就一本正經的跟姑奶說起來。
半下午的時候太爺才回來,手裡拿著塊破破爛爛的布,有的地方都凍上了,上面還有暗紅色的汙跡。
太爺回來把破布放到了風箱上,就上炕暖和去了。
風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物品,小時候住在農村的孩子應該還記得家裡有電鼓風,放在爐灶旁邊的雞洞子裡就是爐灶旁邊兒的空洞),插上電就呼呼的吹風,爐灶裡的火就能燒的旺盛。
而這電鼓風就是風箱的升級版,那個年代沒有電,但中華大地從不缺少能工巧匠,這風箱不知道是哪位高人發明創造出來的。
所謂風箱,簡單來說就是由一個木箱,一個把手連線的推板組成,使用者不斷的推拉把手,就能從排氣口排出壓縮的空氣,是那個年代家家必有的東西。
爺爺對那塊破布很好奇,就蹲著看,被太奶在後腦勺打了一巴掌,才戀戀不捨的進了裡屋。
一直到傍晚,天擦黑了,一鞭子才帶著滿身的雪花進門來,在門口抖了抖身上的雪,太奶趕緊把他讓進裡屋炕上暖和。
看得出一鞭子是在外面待了一天,手腳都有些僵硬了,太奶給倒了杯熱水,從鍋裡又拿出三張小油餅讓一鞭子墊吧墊吧,看得出一鞭子是餓了,沒有推辭,三張小油餅不一會兒就進肚了。
又喝了會熱水,暖和過來後,得知太爺已經找來了死孩子的衣服,就下炕把已經化凍了的破布收拾了一下,給紙人穿上,接著吩咐爺爺拿著紙人,帶著太爺跟爺爺來到小牛倌家裡,在小牛倌家裡的供桌前站住。
隨即讓爺爺取來一隻碗,從布包裡掏出了一個小瓷瓶,把小瓷瓶裡的東西倒進了碗裡,這小瓷瓶裡的東西是黑色的,呈粘稠狀態,散發著刺鼻的腥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