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會考慮自己公司的發展。
現實情況是,他現在不具備把這些技術變成衍生產品盈利的能力和資金,也不想在這些四五年後的技術上浪費太多精力。
所以能賺錢就先把錢賺了再說,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等積累到某種程度,他才能有足夠的資金去做更大的事情。
到那時他弄出來技術會更新更好。
至於眼前這些技術,他也不是那麼在意,量子腦裡東西多了去了,他可以慢慢玩。
而且這個過程,也是一個淘汰客戶的過程,你出不到我心中預期的價位,那隻能被淘汰。
也許楊思源開的一千萬美刀一年的價錢在這個時代確實偏高了,也有一點賭氣的成分。
可他不打算收了脾氣,識貨的有錢人多了去了,沒有你這顆蔥,我找點蒜一樣炒盤菜。
所以像某歌這類的小公司開價,楊思源本也不在意,他更關注某虎這類的大公司的開價。
某虎的衰敗歷程和原因不多說,起碼眼下,它正處在它的巔峰時期,今年市值已經超千億,明年一月達到市值巔峰,約一千三百億美刀。
也就是說,這會兒正是某虎最有錢的時候。
所以這時候不吃狗大戶,更待何時?
某虎也有自己的搜尋引擎技術,之所以把搜尋服務外包給某歌,也是因為某歌的部分技術比他們自有的技術更好。
後來某虎也想過收購某歌,沒成功嘛。
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某虎的管理層,其實也想有自己掌握的相關核心技術。
把自己的某款重要服務型產品技術外包給別的公司,只是暫時的無奈之舉,誰也不會願意讓別人隨時可以掐住自己脖子。
所以對某虎來說,如果有新的、比某歌現在提供的更好的搜尋引擎技術,他們又足夠的內在動力,去花高價收購。
楊思源定死了說不接受買斷,聽起來好像覺得很強硬,但在商業來往中,沒有什麼是不能談的。
關鍵在於你肯付出多少而已。
只要你開價合適,楊思源也沒有有錢不賺的道理。
而且在他眼裡,這就是拿四五年後即將過時的技術好好坑一筆錢而已。
坑錢就講究技巧了,中國人有句話說得好,上趕著的不是買賣。
只要你東西好,本身就不怕賣不出去,沒有必要上趕著求著人家來買。
就好比那些小吃街上,有的店你派多少人在門口拉人,效果甚微,而有些根本不用刻意去宣傳或拉人,有的人在你家門口排長隊。
楊思源知道他的那幾樣技術有什麼樣的經濟價值,所以他以前發愁,是愁的怎麼還沒人發現。
現在有人發現了,他就不用著急了,他什麼都不做,就晾著那些外國公司,著急的反而會是他們。
所以他們自覺漲價了,也不在乎楊思源的無禮了。
喜歡我真沒重生呀請大家收藏:()我真沒重生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