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人等了差不多小半個小時才進店坐下,剛坐下,之前點的東西很快就端了上來。
小喬助理看著碗裡那些認不出來的牛內臟,稍微有些嫌棄。
楊思源笑道,“你嚐嚐,嚐了再說。”
說完不管她,自己練粉帶肉夾了了一筷子塞進了嘴巴。
牛雜已經煮了一天,早已軟爛,可以說入口即化,根本用不著牙齒,牛雜裡的吸收的湯汁迅速爆出來充滿整個口腔,不同味道的牛雜交叉混合,刺激著味蕾。
這是楊思源早就預計到的,讓他驚喜的是,米粉同樣有類似牛雜的口感,牙齒剛碰到,便分解成軟糯的顆粒狀,米香與湯汁混合,成了味道上新的層次。
這麼說吧,你就算沒有牙,這碗牛雜粉照樣吃起來無障礙。
一碗麵或米粉好不好,關鍵還是湯汁,牛雜粉的湯汁用的是常年燉煮的老湯。
或許是應為多種內臟混合後的效果,讓它沒有任何動物內臟的那種特殊的腥味,反而融合出一種新的讓人感到愉悅的味道。
搭配小蔥的清甜,更讓這種味道再上一層樓。
小喬biajibiaji吃的正香,神色驚異,再無嫌棄之意。
四人大快朵頤,結賬時花了近兩百塊,不算便宜,實際上在港城,這已經是相對平民的消費了。
楊思源忍不住問忙碌的老闆,“你們家的粉那麼軟糯,是怎麼做的啊?”
老闆一口潮汕口音,“呢個系我哋潮汕本地特色嘅粿條,梗繫好食嘍。”
粿條,也叫粿粉,南方沿海特色米粉,這個楊思源聽說過,製作方法和普通的河粉類似。
潮汕本地特色做法,不新增薯粉和澱粉,純大米粉,做出來比河粉更厚實,所以沒有河粉那樣輕薄彈韌,而是厚實滑嫩的口感,極具特色。
走出粉店,喬海倫好奇的看著楊思源,“你不第一次來港城嘛,怎麼看起來一副很熟的樣子?”
楊思源撓頭,找了個挺好的理由,“我港片看的多唄。”
喬海倫想了想,好像這年代國內的青少年看港片都看的挺多的,對某些經常出現在港片裡的街道,確實容易很熟。
小喬吃飽喝足,立即嚷嚷著要去逛街,小董話很少,聳聳肩表示你們隨意。
楊思源前後看看,從這裡往北是油麻地,再往北是旺角,也是普通百姓逛街購物的地方,但不用想也知道小喬向逛什麼地方。
國際名牌店嘛,那就往南,走到維港還可以欣賞夜景。
四個人壓馬路轉一圈,維港夜景自不用多說,單說那些數不盡的國際名牌店,和店裡琳琅滿目的奢侈品,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女人的天堂,男人的地獄。
當然,小喬光看不買,也不敢試,只是看,就讓她非常滿足了。
不滿足也沒辦法,這價格就離譜,動不動幾萬的價格,真不是普通打工族能消費的起的。
島城人均月收入也就一千冒頭的樣子,這還是二線城市的水準。
這年頭中西部地區發展還沒開始加速,很多城市人均收入只有幾百塊,更不用說廣大農村地區了。
一個名牌限量款的包包要五六萬的價格,這錢在國內大多數地方可以買套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