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接觸之後,雙方並沒有急著展開第二輪的談判。在相互摸底之後,各自準備著接下來的應對策略。
回到駐地,李俊將會談的情況向國內的投資人龔月明進行了彙報。兩人越洋電話聊了近一個小時,最後達成一致共識,在第二輪談判時,依然堅持最初的報價,之後再看對方的態度進行策略的調整。
打定主意之後,李俊一行人心情稍許放鬆了一些。趁著休息,他們在巴黎市內逛了逛,手機24小時保持著開機,等待著對方的電話。
在國內,針對東方俱樂部的引援訊息猜測已經甚囂塵上了。
每年休賽期,東方俱樂部總能登上各家體育媒體的重點新聞版面。不斷傳出或真或假的引援訊息,尤其是外援的訊息。在上賽季慘淡結束之後,東方俱樂部在外援上的大調整已成定局。唯一的不確定性就是誰會來。
除了球迷在網路上集思廣益,媒體也利用各自的關係和渠道蒐羅著訊息,當然也包括國外的媒體。有經驗的媒體,始終在盯著俱樂部管理層的動向,畢竟負責引援的是俱樂部管理層。
這個休賽期,東方俱樂部的引援工作,很少透露出實質性的訊息,或者說,引援工作保密做的很好。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東方俱樂部在和誰談,有意引進誰。
直到李俊發了一篇“攀登者”的微博。
翌日,江州本地的體育日報發了跟隊記者趙明的訊息:“東方俱樂部下賽季引援方向或在歐陸”。文章中並沒有直接說明東方俱樂部有意引進的物件,而是根據李俊微博的動態,判斷此時俱樂部管理層正在法國。記者透過其他渠道掌握到,同行的還有俱樂部官員嶽孖、邵逸夫。隨即猜測,他們三人此行肯定不會是旅遊,而是公幹。此時前往歐洲公幹,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引援。
媒體雖然沒有直接報道東方俱樂部的引援目標,但是球迷們則各顯神通,將自己中意的球員翻找出來,寫出了各種推薦帖子。其中不乏詳細細緻的球員分析帖子,質量上乘。
遠在法國的李俊當然不知道目前國內媒體報道的情況,雖然期間有相熟的媒體記者打來電話,李俊都沒有直接接聽。此時,他所有的關注點都在接下來的談判上。
第二次會談的地點選在了一家市內高爾夫球館內。
李俊三人按照約定的時間來到了高爾夫球館。球館並不大,外形像是一家工廠車間。不過走到市內,發現裡面的設施還是非常的齊全的。
進門處,牆面上懸掛著職業高爾夫球星的相框,看的出來,不少職業球星來過這裡。李俊三人並不熟悉高爾夫,對職業球員也不大熟悉,只認識其中一位是著名的高爾夫球手“老虎”伍茲。
門口玄關豎立著一個高爾夫球杆,門頭上寫著1919字樣。看的出來,這家高爾夫球館有些年頭了。
走進市內,能夠聽到“叮叮咣咣”的擊打聲。一排二十多個坑位上,站滿了揮汗如雨的顧客。市內草皮上,落滿了白色的高爾夫球。
“在這裡談判?這也太不正式了吧。”嶽孖在李俊身後耳語到。
“或許這是他們的習慣吧。來到這裡,咱們入鄉隨俗就好。”李俊回應說。
三人搜尋了一圈,在坑位末尾,看到了正在揮杆的阿里漢。三人沒有上前去打擾阿里漢,而是選擇站在身後不遠處,靜靜觀戰著。
約莫十分鐘之後,滿頭是汗的阿里漢停下了揮杆,轉身發現了李俊三人。<r.李,我不知道你們來了。”阿里漢拿起桌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手,伸手與李俊握手,言語中帶著歉意。
“沒關係,阿里漢先生,我們也才剛剛到,您打的球真不錯。”李俊笑著回答道。
“呵呵,謝謝你的誇讚。”阿里漢說著,引著三人離開坑位,走上了高爾夫球館的二樓。走上樓梯發出鐺鐺的鐵板聲,三人上了二樓。
二樓與一樓不同,沒有揮杆的坑位,在靠近球場一側,是一排獨立的vip室。阿里漢引著三人走進了第一間vip室,靠近球場一側是落地的玻璃窗,球場內高爾夫落地的景象一目瞭然。
“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小屋。”阿里漢說到:“這裡是我打高爾夫專職休息的地方,我稱為是我的小屋。”阿里漢打趣的介紹到。
三人環視了一圈,嘖嘖稱讚。
vip室內沙發、飲料一應俱全。三人坐下之後,阿里漢從飲料櫃裡,拿出三瓶飲料遞了過來。
“謝謝,您是這裡的常客吧。”李俊閒聊道。
“是的,準確說我們家族都是這裡的常客。”阿里漢說到。
三人表現出濃烈的興趣。
阿里漢滔滔不絕到:“這個市內高爾夫球館已經存在近百年了,我們家族,從我的爺爺開始,到我的父親,以及到我,都非常喜愛在這裡放鬆打球,這間vip室是我爺爺買下來的,知道今天由我來接手。”
三人環視了一圈,確實能夠感受到年代的滄桑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竟然有這麼久了,看來您的家族是非常熱愛高爾夫的。”李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