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夫,你對接下來俱樂部青訓工作怎麼看?”
翌日,在李俊的辦公室裡,李俊和青訓總監邵逸夫真交談著。
“目前來看,國內的資源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匱乏,現有的一些資源,水平也不高。”
近一年來,邵逸夫和他的團隊為了東方俱樂部的青訓工作,奔波於全國各地。接觸了各地的青訓資源,讓他對俱樂部乃至整個中國足球的青訓資源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
“現在國內的青訓資源極度匱乏,也缺少體系,如果僅僅依靠俱樂部的努力,也是建立不起來長效的青訓體系的,畢竟,俱樂部所能達到的深度和廣度是有限的。”邵逸夫說到。
“據說中國足協已經研討準備在明年出臺一份全面的青訓體系工作制度了。”李俊說。
邵逸夫點了點頭:“這個工作我看每個十年,基礎是打不牢的。”
“去過這麼多地方,有時候也挺絕望的。”邵逸夫說。
“怎麼了?”
“我們國家青訓太薄弱了,一是缺乏足夠的踢球的孩子,很多家長並不支援孩子踢足球,只是作為強身健體或者一種興趣愛好來支援,真的要讓家長支援孩子朝職業足球發展,很多家長是猶豫的,甚至是不贊同的,還是願意讓孩子走正常的讀書升學之路。”邵逸夫有些無奈。
“這也很正常,畢竟,對於家長來說,讀書才是正常的獲得將來社會競爭力的途徑,甚至是唯一途徑。再加上我們國內沒有歐美那種成熟的培訓體系,孩子踢足球,成材率太低,風險太高。實際上是一種賭。”李俊分析說。
“是啊,不過現在很多九年制學校加入進來,情況稍有改觀。但是,另一個問題又變得異常突出了。”邵逸夫說。
“什麼問題?”
“青訓教練。”邵逸夫回答說。
“這一塊現在是什麼樣的狀況?”李俊問到。
“可以說比青訓小球員還稀缺,甚至是影響青訓球員成長的關鍵因素。”邵逸夫臉上透露出一股憂慮的神情。
“問題這麼大?”李俊疑惑的問道:“足協不是一直在舉辦教練培訓班嗎?”
“嗯,問題很大,足協培養的很多都是有志於投入到職業聯賽的教練,而不是青訓教練。我們現在缺乏的是青訓教練,最基層的青訓教練。”邵逸夫回答說。
李俊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我手上沒有確切的數字,但從我實際調研看,真正具備青訓教練培訓素養的可能兩成都不到。”邵逸夫說。
“這麼低?”李俊驚訝到。
“是,這只是我的個人估計,實際情況可能更加不容樂觀。”
邵逸夫接著說:“有些教練沒有什麼經驗,全憑自己的想法去搞;有些甚至連線停傳之類的基礎動作都不會或者錯誤教學。”
李俊搖了搖頭。
“一些教練傳輸錯誤踢球理念,只教會孩子大腳、用狠勁踢球、用身體硬吃,也就導致的很多虛報年齡,以大打小這種醜陋情況的出現。”邵逸夫說起青訓當中的醜陋現象,內心不禁心痛起來。
窗外,此時東方俱樂部基地依然熱鬧,雖然一線隊今天晚上才會回來,但是幾支梯隊正在幾塊場地上熱鬧非凡的訓練著。球場上不時傳來教練的喊叫聲,和球員的喝彩聲。
“逸夫,我有一個想法,想聽聽你的意見。”李俊說到。
“李總你說。”
“我想搞一個青訓教練養成計劃,由俱樂部出資,系統的培養一批青訓教練,像培養我們的小球員一樣培養他們,甚至可以透過與國外的俱樂部或者青訓機構合作,把我們的基層青訓教練成批的送出去,讓他們學成歸來,再培養我們的孩子。”李俊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聽到李俊的想法,邵逸夫內心一亮。其實他自己也有過類似的想法,只是一直沒有說出來。
“李總,你的這個想法我非常的贊同。其實,在外談我們的合作青訓學校的時候,我就想過,可以把這個也作為一個支援條件,讓我們的二級和三級合作基地的基層教練,以及我們梯隊教練都系統的進行培訓。”邵逸夫說到。
“嗯。”李俊點了點頭:“你把這個想法做個方案計劃,下次我們討論一下,必要的話,我們再去總部跟龔總彙報,爭取他的支援。”
“好的。”邵逸夫應承了下來。
今年以來,東方俱樂部的青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幾支直屬俱樂部的梯隊已經建立,從全國各地也挖了一些優秀的苗子。u17隊在國內的青年隊比賽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而東方俱樂部青訓廣度的拓展工作也頗有進展。目前三級合作體系已經基本建立,成金字塔式,一些比較優秀的青訓合作學校納入到了東方俱樂部當中。
不過,東方俱樂部的青訓合作學校,又不斷面臨著被挖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