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動甚是不方便。已知鐵棒世無雙,央我途中為侶伴”。
知道
“鐵棒世無雙”並作出請悟空保護取經人決策的顯然不是唐僧,而是如來佛。
悟空這話大有意思。為什麼不說因為孫悟空的本事大,所以才要找他保護取經人呢?
佛祖、觀音顯然十分識貨,他們自然知道金箍棒背後的秘密,並由金箍棒而看中了孫悟空的價值。
由孫悟空來保護唐僧,那就意味著取經行動成了一件佛道聯手的事業了。
至少老君不會暗中給取經事業製造什麼麻煩。如果找一個其他什麼人來保唐僧,情況就不太好說了。
正因為其中有這許多關節,所以,當真假美猴王一節,唐僧再次趕走悟空之後,悟空怕唐僧不肯收留他,求如來褪下緊箍,放他還俗而去時,如來說,你不要胡思亂想,我讓觀音送你到唐僧那裡去;另外,你到了西天,也能夠成佛。
如來為什麼派觀音護送悟空回去見唐僧,因為他知道觀音瞭解其中的關節與奧秘,有些話由觀音去說更合適。
觀音對唐僧說:“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須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觀音這話,微言大義,說得再明白過了。
她明確地告訴唐僧,
“須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這話該怎麼理解呢?是沒有孫悟空的保護,唐僧就到不了西天;還是沒有孫悟空的保護,就算唐僧到了西天,也拿不到真經?
或許這兩種含義都有,也就是說,如果孫悟空不在取經隊伍中,唐僧既到不了西天,而且就算到了西天,也拿不到真經。
觀音還說
“再休嗔怪”,這也是給唐僧的一個警告,讓他以後不要再羅哩羅嗦地怪孫悟空了。
唐僧此時已經在前往西天的路途上走了好幾年,也從大小妖怪的口中知道自己是什麼金蟬子轉世、十世修行的長老,覺得自己身份不錯,可以在這個大徒弟面前耍耍脾氣。
觀音不好說破悟空的身份,只好給了他一點隱晦的警告。在中,金箍棒的來歷到此時才由孫悟空的口中說出,以孫悟空張揚、愛吹牛的性格,應該是他現在才知道金箍棒的來歷。
在悟空親口唸出的詩中,如此詳細地介紹了金箍棒的來歷,看來此時他已經逐漸知道很多事情的來龍去脈了。
偷吃五葫蘆金丹偷吃五葫蘆金丹,使悟空的修為大大提高。我們且看他是如何偷吃到金丹的:好大聖,搖搖擺擺,仗著酒,任情亂撞,一會把路差了,不是齊天府,卻是兜率天宮。
一見了,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如何錯到此間?也罷,也罷!一向要來望此老,不曾得來,今趁此殘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進去。
那裡不見老君,四無人跡。原來那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
這大聖直至丹房裡面,尋訪不遇,但見丹灶之旁,爐中有火。爐左右安放著五個葫蘆,葫蘆裡都是煉就的金丹。
大聖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寶。老孫自了道以來,識破了內外相同之理,也要煉些金丹濟人,不期到家無暇。今日有緣,卻又撞著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幾丸嘗新。”他就把那葫蘆都傾出來,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原來是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而老君也很有趣,竟把兜率宮的人全部帶走了,以至於孫悟空走錯了路,來到兜率宮,進去一看,
“四無人跡”,完全是一座
“空城”。這金丹
“偷吃”的也太容易了,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簡直就是白撿的嘛。老君難道連一個童子都不能留下嗎?
鎮元大仙去聽元始天尊講道,不也還要留下清風、明月看門嗎。而且這五葫蘆金丹,竟然都是煉就的。
老君出門時,就算要帶走所有童子,那把這
“仙家的至寶”讓幾個童子隨身帶上不行嗎?反正又累不著他本人.所以說孫悟空的師傅是老君至於唐三藏嘛,就不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