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起身行禮道:“貧僧此次前來是尊我佛如來法旨與玉帝商議取經傳經之事。”
玉帝一聽取經二字,大為不解,問道:“哦,取經?往何處取經啊?想那西天經書無數,還需要取什麼經嗎?”
觀音答道:“回稟玉帝,此次取經乃是我佛如來欲差善信前往西天求取三藏大德真經,以解救天下蒼生苦難。”
玉帝聽罷,更是奇怪,道:“你西天法力神通者無數,何不將經書直接送往,反要人來取呢?”
“貧僧正是向玉帝告知這取經的初衷。”
玉帝意猶未盡的回道:“哦,請尊者講來。”
觀音接著道:“自打天庭大亂,我佛如來安天之後,地上已有數百年,此間地上妖孽滋生,人心橫生邪惡。尤其是那南贍部洲之人,貪殺惡亂,如不勸其向善,想必久之無可收拾。而那南洲之人僅學得少量粗淺佛法,不能自我解脫,更不能渡救他人,因此我佛準備安排一人自南贍部洲國大唐出發,一路徒行前去西天,求取大乘真經,得真經,成正果,方顯我真經之難能可貴,傳與東土,以安東方。”
玉帝沉吟了一下,心想,如來此舉名為取經,到底是做何打算,暫不知其詳細,但當著觀音的面,不能直問,便道:“這倒是一個好主意,想那四大部洲本是我冊封你佛如來執掌,他欲傳經於四洲之南瞻部洲,也屬份內。那這取經之人選已經選定了嗎?”
“取經人選我佛已經選定。”
玉帝問道:“那既然是如來佛祖選定的人,一定是法力高強的有道高僧。”
觀音搖搖頭,笑道:“此人並無任何法力。”
“這就奇了,此去定會一路艱險,而此人又並無法力,如何一路披荊斬棘,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啊?”
“大天尊高見,此人非是凡胎,乃是一心向佛之人,前世為如來座下二弟子金蟬子,我佛如來要我安排幾名徒弟與那取經人做護佑,方可成行,派我前來也正為此事與玉帝商議,共圖取經傳經安天下之大業。”
玉帝聽了心想:“那如來取經是一件大事,此次前來來與我商議,想是想聽聽天庭對此的意見,如此之要事,自己需仔細權衡,不便馬上做了主張。”
玉帝想到這裡,依舊沒有對取經一事置可否,而是先說道:“那佛門廣大,法力無邊者眾多,恐怕早已自有安排。”
觀音便回道:“玉帝是聖明之主,稟告玉帝,此次一行如來安排三人隨同前往,還請玉帝舉薦個護佑取經之人選。”
玉帝心中思量著:“如果自己馬上同意由天庭舉薦人選,就是等於同意了取經一事。”
於是,玉帝道:“這取經乃是西天在天庭治理之下安定天下,平定四方的大事,天庭該當支援。”
觀音行禮,謝過。
觀音見玉帝已經初步認可取經之事,並答應安排人選,此行目的自此達成。
玉帝又安排款待觀音菩薩,完畢觀音回靈山與如來通報。
觀音剛走,靈霄殿上眾仙班開始議論紛紛,有人說:“這明為取經傳經,實際是那西天如來意欲東擴。”
玉帝聽眾人如此議論,心中對此事更加沒底,也不加評價,聽眾人議論差不多了,說道:“如來佛祖曾替我天庭安天,今又有平定天下,傳經度人之心,乃是下界之大幸,你等且好好各司其職,待我仔細考慮後定奪。”
說完宣佈散朝,回宮去了,眾仙行禮退朝。
玉帝知如來發動的取經之事非同小可,回宮後立刻請來太上老君商量此事。
太上老君早已得知如來在籌劃發起取經一事,此次觀音來天庭,又玉帝來請,便知道是和此事有關,於是安排好自己宮中之事前往玉帝處一議。
玉帝見老君到來,忙出門迎進內宮,吩咐茶果款待。
玉帝先問道:“道祖可知那如來安排取經一事?”
老君笑道:“我正為此事前來。”
“此是正好。”
遂把今天觀世音菩薩前來所說如來要取經一事詳細說了,說罷道:“這取經看來是如來早有安排,當是非同小可,因此請老君來一起商議,不知老君是何看法?”
老君緩緩道來:“當今的西天,自打安定了天庭大亂,功高名威,此後據我所知,其各路人馬得如來支援一路謀求擴張實際掌控勢力,想那如來早有東擴打算,此是謀劃許久,終於即將落定。”
玉帝問道:“那依老君看,天庭是支援他,還是幹脆反對此事,或將此事化解?”
“此次取經乃是佛門計劃傳經於南贍部洲,想那四大部洲名義上乃是安排給如來掌管,雖只有西牛賀洲是其實際掌控範圍,但要傳經於其他部洲也是名正言順,不可明裡阻攔。”
玉帝聽老君這一說,似乎話裡喲話,便道:“所言有理,我也有此考慮。西天如來雖從屬於天庭,但實則獨立於外,由其實際掌管之地,他人皆不方便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