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聽後點點頭,說道:“這也是天地之合,該你和那牛魔王有一段淵緣。你可說來聽聽,叫我如何幫你。”
公主一聽,化解心中憂慮道:“我已嫁與那牛魔王,世人盡知,但我已再不想與他生活一處,卻又苦於無法回去我那父王之處,離開此處,無有安身之地,請老君助一安身的法子。”
老君笑道:“這個也不難,我此次正要去往當年我那煉丹爐碎落之處,此爐碎片落在人間,成了一片火焰大山,周遭人等受此火焰灼烤,民不安生,此山之火唯有這芭蕉寶扇可解,你可執此寶扇前往熄火降雨,那周遭人等自會感謝供奉。”
公主一聽,心想是個好辦法,便道:“這是個好法,只是我用寶扇將那火焰大山之火熄滅之後,再無營生。”
老君擺擺手道:“你可不必將那山火熄滅,那火要扇七七四十九下方可徹底熄滅,你每次只是將其壓住便可,待當地之人得雨種地,收割之後,那火焰重又複燃,你即可第二年再去熄火生雨與那眾人方便,他們便年年給你供奉。”
公主謝道:“如此甚好,我得此供奉,可離開那牛魔王,自去他處居住。”
高興之餘,公主面似有難色,老君覺察,問其還有何要求。
“哈哈,正是。你還有沒有其他要求,經管說來。”
公主臉露難澀,說道“是有一樁,恐有些難處。不敢煩勞老祖費心勞力。”
“無妨,說與我聽,我當初取你兩片仙葉,便答應允你兩樁願望,我身為道祖,當無虛言,皆可辦到。
公主點頭道:“那好,弟子這廂先謝過。我與那牛魔王成親,因其本相兇惡,我實不願與其行夫妻之實,但又不能再嫁與他人,是請天尊賜我一子,如能得子,一來能成我天倫,有個依靠,二來也讓眾人無他話言說。只是此願恐難以辦到。”
老君笑笑,道:“這個簡單”。
說罷,取出紫金葫蘆,從葫蘆裡倒出一粒葫蘆籽,對公主道:“我這裡有一粒葫蘆籽,這葫蘆乃是天地之初昆侖山東邊的一棵葫蘆藤上所長,被我摘了,裝丹藥。這葫蘆仙藤與你前世芭蕉仙樹乃是天地造就的一對仙木,因此與你結緣至此,你將這葫蘆籽吞了,便可得子。”
公主聞聽大喜,連忙接過葫蘆籽,小心揣入懷中,喜難自禁,開心已極。
老君又從懷中取出一粒仙丹,對那公主道:“這是一粒長生丹,你可服下,便可駐顏長生。”
公主忙下拜,口中連聲稱謝,卻又不起身,對老君道:“老君即然賜我長生,但我那尚未出生的孩兒料卻不能,將來我見其生老病死,離我而去,豈不悲傷悽涼,因此還請老君大發慈悲,再賜我一粒,與我那未出生的孩兒,讓他也可長生不老,永駐童顏,與我陪伴。”
“好”。
老君點頭應允,便又取出一粒遞與公主,公主又連拜稱謝,把那長生丹小心放好。
“你既然已經準備離開此地,正好隨我去那火焰山一看情形。”
公主點點頭道:“好,待我這就回去收拾,便隨你去。”
未久,老君攜了公主駕雲前往火焰山。
不多久,二人便來到那當年老君煉丹爐掉落的地方,遠遠看去,爐片成一大山,一片火海,從山上騰空而起,高有千丈,四周赤熱荒涼,人煙盡絕。
老君擔心那公主受不了灼熱,離遠處收了雲彩,落到地面,又念動真語,把那被罰看守的道士召喚了來。
看守道士已在此守候多年,聞聽老君召喚,忙趕了前來,應聲行禮。
那道士將情況報與老君,自打丹爐破碎,落至此處,終日大火,片雨不下,此地原有居民便盡皆逃無蹤影。
老君點頭,回過頭對公主說:“此地已被那火焰大山灼烤多年,周遭人煙盡散,我且將這火焰山挪個有人煙的去處,你也好受那人間供奉。”
“多謝,道祖。”公主連忙道謝。
只見老君念動咒語,那著火的大山平地騰空而起,緩慢向西南方向移去。
片刻,那山移到一處周圍有人煙的所在,著無人處轟然落下,把那些個當地人家驚嚇不已,不知何方突然來這麼一座著火的大山,奔走呼號,驚恐萬狀。
老君對公主道:“現在你可執那寶扇前往降火救助,必得那些人的感恩,我先教你些飛騰避火的法術,你可藉此法力前往那山前行事。”
公主接過寶扇,又記了老君教授的口訣,飛身前往那山前。
底下眾人正燥熱慌亂處,見天上飛來一位仙女,手執一芭蕉扇,扇脈閃動金光,在空中高聲道:“你等莫怕,我特地前來,為你等滅火。”
說罷,只一扇,那大火即刻變小,再一扇,天降甘霖,天氣馬上涼爽舒宜,只是那火焰並無熄滅,依舊隱約可見。
眾人見有神仙相助,一時除了禍患,一齊跪倒叩謝,馬上供奉牛羊。
公主見眾人跪倒納拜,便對眾人道:“今日火患已熄,但那山火未滅,不日還會複燃,你等可趁此機會種養,安歇,一旦那山火複燃,喚我名號,我便來此為你等解難。”
眾人又拜,有人忙問:“不知仙人如何稱呼?”
公主一聽,心想:“這倒忘了,需告訴他們一個名號,不能用我本名了,我已離開父王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