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人是我一直心心念唸的洛音,也是所有等待的源頭,但她的到來我好像並不是那麼高興,鬼才知道為什麼。
我相信洛音是對我還有感情的只是我的偏執和手段導致了我們最終分道揚鑣,我不後悔,我只怪自己當時還太過年輕,但這句話好像本身就矛盾,不後悔為什麼要怪自己。
洛音走的很慢,一點兒也不像她往日的風格,因為我也不像往日,死皮賴臉,窮追猛打,這樣是沒有女孩會喜歡的。
終於洛音走近了,就離我不到兩米的地方,為什麼要離的這麼遠,直到後來的商務禮儀課我才揭曉。
商務禮儀課我還記得老師是這樣介紹的:
0~0.5米為親密距離。這是戀人之間、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以及至愛親朋之間的交往距離。
0.5~1.5米是社交距離,在這一距離,雙方都把手伸直,還可能相互觸及。由於這一距離有較大開放性,親密朋友、熟人可隨意進入這一區域。
1.5~3米為禮儀距離,這是商業活動、國事活動等正式社交場合所採用的距離。
3米之外為公共距離。
洛音在我一米以外,不過當時我是不知道的。
“那個,你出來了啊“
“嗯,你不是有話要,吧“洛音沉著臉。
“那個我餓了,要不先找個地方吃吃飯怎麼樣“我嬉皮笑臉的。
不是我喜歡嬉皮笑臉,而是想換種方式去舒緩自己心中的緊張,這是永遠改不聊習慣,當然在一些場合經常被誤會。
“可我沒時間啊,我還有事,不,不我走了“
“哼,樣,明明就是出來找我的,還非要找個理由自己有事“我自己在心裡嘀咕,但後來才知道自信的有多離譜。
洛音還是耐不住我的軟磨硬泡,就帶我到了邊上的萬達,那是我唯一一次的這樣不要face,像條哈巴狗一樣的跟在洛音後面,這不是有意損辱那段感情,而是更加形象的出當時的那種狀態。
什麼樣?
洛音一言不發的走在前面,平日裡步伐快的一定是我,但那次我需要走的很急才能勉強跟上洛音,在洛音後面,我將從到大所知道的笑話都給了一遍,但換來的是一個豪不停留的腳步和嚴峻的臉龐,上面寫滿了不屑,但我想是我看錯了。
從區到萬達並不近,鬼知道我們為什麼不打車,我又為什麼要一直嬉皮笑臉。
“我在家裡面吃過了,你要吃什麼自己去吧“走進商場,洛音停了下來。
“你帶我去吧,我有些害怕“我擠著笑臉。
洛音看了我一眼最後將我帶到了一家過橋米線門店。
吃了一碗十分昂貴的米線,錢是洛音給的,她就坐我斜對面,一直玩著手機,我的對面沒有人。
雖然餓了一,可當一份米線放在我面前時我還是沒有食慾,拿著筷子不知從何處開始。
洛音面對著手機倒是露出了微笑,我知道我比不上她手裡的手機。
就在我沒吃幾口時馬潸來了,我應該想到的,洛音肯定會叫上馬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