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何進這時候因為有刺殺漢靈帝的嫌疑被監禁了,但何皇後那邊出手迅速直接把劉辯推到前臺,劉辯畢竟是實打實的太子,他這時候被推出來也勉強是說得過去的,畢竟沒有證據能夠證明何進刺殺漢靈帝是他指示的。
而且這時候洛陽城內雖然是暗流湧動,但除了一些漢室忠臣在那邊不斷的上書要公開提審何進,讓他把刺殺漢靈帝一事徹底交代了,但並沒有人把矛頭指向劉辯。
再加上何進雖然看上去被監禁了,但看守他的是他手中的南軍,南軍底下可基本都是他的心腹,人家手裡有兵的情況下,這時候當然沒有人敢太跳了。
畢竟眼下這一種情況,誰都怕惹急了何進,這家夥直接就舉起屠刀了。
不過何進這股勢力雖然很強,但也沒有能夠徹底鎮壓洛陽,畢竟他有兵別人也有兵。
洛陽城中還有兩股勢力,一股是宦官集團,張讓那邊被刺了一刀但並沒有就此死掉,他這時候還是活著的,而且漢靈帝雖然死了,但十常侍手中還是掌握一些兵權的。
他們手中不僅有一部分的宿衛軍,甚至在南北軍中也有他們的人。
而除了宦官和外戚之外,洛陽城中還有一些世家的勢力,他們也掌握了一定的北軍。
三方都掌握了一定的兵權,這是目前洛陽局面雖然暗潮湧動,但暫時還是維穩的主要原因,但同時也洛陽城內暗潮湧動的原因。
如果洛陽城內的兵力都在一個人的手中的話,那眼前的局面就會安穩得多。
但恰恰就是這一種詭異的平衡狀態,讓這時候的洛陽城彷彿一個火藥桶一般。其實這個時候,如果不是洛陽城外還有一個陸海空的話,城裡的這些人自己就鬥起來了。
不過眼前這一種很微妙的平衡狀態其實是堅持不了多久的,不說別的,董卓那一邊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何進這時候就是在苦等著董卓的到來,董卓到來之後,以他手中掌握的力量和董卓的力量很容易就能夠鎮住場面,到時候只要他把一些該清理的家夥都清理掉了,對於他而言眼下的這一個危局就能夠解開了。
不過何進自己這邊有董卓作為後援,洛陽城內,有的人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有人開始在琢磨著,要不要把洛陽內的情況和陸海空通氣一下,直接把陸海空放進來。
那家夥不是要清君側嗎?這麼大好的機會在眼前就讓他去清好了。
有這一個想法的意外的並不是宦官勢力,他們當然也想,但他們沒有這一個能耐,這時候守著城門的是北軍,他們左右不了北軍,也沒有可能吧陸海空放進來。
這一個時候,有著一個想法的人是王允。
漢靈帝駕崩或者說何進刺殺一事深深刺激到了王允,這家夥是一個堅定的保皇黨,對於漢室對於皇族有很堅定的忠誠。
眼下在他看來,比起在外面叫囂著要清君側的陸海空,何進或者說何氏這一個外戚對於大漢王朝更加危險。
連漢靈帝都敢刺殺他們還有什麼不敢的?
王允此人頗為果決,他幾乎是在得知漢靈帝被刺之後第一刻,王允就直接找到了皇甫嵩,要求皇甫嵩開啟城門放陸海空進來讓陸海空去清君側。
對於王允的這一個建議或者說要求,皇甫嵩很是猶豫。
在王允將自己的想法全部托出的時候,他就在那邊來回走著,完全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
皇甫嵩其實也是一個保皇黨,對於王允除掉何進匡扶漢室的意見他是贊同的,但是在把陸海空放進洛陽城這一個問題上他很猶豫。
對於陸海空他一直都是很忌憚的,他不知道在把陸海空放進城內之後,到底會發生什麼,陸海空在進城之後是不是真的會拿下何進,這一點上他也沒有把握。
所以相較於把陸海空放進洛陽城內,皇甫嵩更加傾向於自己動手。以皇甫嵩的能力他完全可以拿下何進的。
最終在幾經猶豫之後,皇甫嵩否決掉了把陸海空放進城的想法,而決定自己動手。
對於皇甫嵩的這一個決定,王允到也沒有說什麼,皇甫嵩的實力擺在那裡,他要動手的話應該是可以拿下何進的。
然而王允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和皇甫嵩談妥了之後,皇甫嵩那邊還沒有動手呢,就出現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