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下山前,閻摩都會清理箭靶上的箭矢,可眼下才不過練習了一個時辰,箭靶的紅心已經插滿了箭矢,箭靶除紅心之外的地方,只零丁插著幾支箭,而這紅心上的箭,毫無疑問都是失明的閻覓拉弓射中的。
閻覓並不是一直都瞎的,曾幾何時,她有一雙比任何人都明亮的眼眸,總是炯炯有神,看任何事物與人,眼裡彷彿都含著水汪汪的光。
她和閻摩並不是親兄妹,所以兩人完全不相像是正常的。
閻覓本來是江南地區杭州城布匹大商戶黎元發的女兒,原名黎慕。
曾經,黎家的布藝在杭州城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黎家那掛著“黎氏布藝”牌匾的店鋪前,總是排著兩條長長隊伍,他們家的店每逢月初一、初十、二十這三天營業,而且只接待前一百位客人。
黎元發的宗旨是“貴精不貴量”,為了保障黎家賣出去的布匹是全城最好的,必須給織布坊足夠製作布藝的時間。
於是,定了每月營業三天的規矩,而且這三天的營業不是讓客人進去挑選布匹現場買辦,而是由客人進去看樣布先下訂金,每種布藝需要的製作時間不同,店家會和客戶約定好時間,客人到指定的營業日驗貨取布,確定收貨時客人再付剩下的錢。
黎元發是一個說到做到講究信用的人,只要答應了客戶取布的時間,就一定會在那一天將或素色或繡有錦繡花紋的布匹送到客戶手裡。
久而久之,黎元發的生意越做越大,家喻戶曉,雖然一開始讓人無法接受這種定時定量的營業手法,人們認為身為經商者哪有將客戶拒之門外的,但是後來人們不得不臣服於黎氏布藝精湛的成品之下,即是價貴量少難求一布,還是願意起早排隊去買,甚至有其他城縣的達官貴人慕名而來,可謂是江南地區一家獨大。
所以,每次到了營業那天,店門口排的兩條隊伍,一條是訂布的,一條是取布的。
當然,最令黎元發臉面有光、光宗耀祖的一事,還是在貞元十年被皇帝欽點,由“黎氏布藝”作為皇宮布匹的供貨商。
黎家的生意更加紅火了起來,可惜,好景不長,這場“繁華盛宴”只延續了一年,就如流星落地戛然而滅。
貞元十一年春,黎元發攜帶妻女及數名家眷坐馬車往皇都長安匆匆趕去。
因為開春時,竟然有御前的公公親臨黎氏的店鋪,傳達了皇帝的詔令,說是這一年來黎家供給的布匹很是令宮中太后、皇后、嬪妃們滿意,讓黎元發進宮領賞,可謂是無上殊榮。
時年,黎慕五歲了,那是她第一次踏出杭州城,以往她甚至不能離開父母的視線,黎元發就這麼一個女兒,很是寵溺,就是不許她到處亂走。
馬車上,車窗的簾子時不時被一雙小肉手掀開,露出一顆葡萄般晶亮的眼睛,那隻靈動大眼正次溜溜地仔細觀察沿途的風景,不放過任何一景一物,恨不得將世間從此全部納入眼底。
喜歡大唐驅鬼錄請大家收藏:()大唐驅鬼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