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幕是十八相送,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傳說中著名的一段。
這次,閻摩搬了一顆樹的畫板上臺,棟在戲臺中間,自己則做了那顆“大樹”的人肉盾子,負責將畫板立起來。
他一上臺觀眾們就樂了,第一次見到用這種畫出來的樹做背景的呢。本來以為就閻摩一個人的,沒想到又有五六個人從臺下走了上來,都是拿著一個大大的樹畫。他們併成一排,遠看過去好似真的有一片樹叢在臺上。
等假樹到位以後,餘子嬰和楊昭七緩步走上臺。
楊昭七朝他雙手作揖,後退一步:“梁兄,就送到這裡罷,都已經送了十七里路了,還差一里路就到我祝府了呀。”
餘子嬰擺擺手,“無礙,是山伯不捨賢弟,即便是送到府上也沒有關係。”
楊昭七挑著眼睛想了想事情,遂掩嘴嗔笑:“梁兄,不知你在入書院之前是否已經有了媒妁之約?”
餘子嬰突然被問及婚事,垂下頭,臉頰微微發燙,道:“還……沒呢。”
楊昭七轉過身,背對著餘子嬰,有些嬌羞地低頭,沉沉道:“不知……梁兄是否意願讓小弟我做一回媒人。”
餘子嬰欣然答應:“賢弟若是願為愚兄做媒,當然是欣然接受了。不知,是哪家的千金?能被賢弟看上的,想來也不是泛泛之輩吧。”
楊昭七緩緩轉過身,兩隻手捏著自己的衣角,說道:“是我的九妹,芳齡十八,正值嫁娶之時,所以……”
“九妹與你……可像?”餘子嬰喃喃道。
她猛地抬起頭,復又低下,點點頭。
餘子嬰星眸了溢位歡喜,堅定答道:“好。”
楊昭七亦是露出歡喜笑顏,抓起他的手道:“那就等著梁兄來迎娶下聘了,可要早些來吶!”
餘子嬰紅著臉點點頭。
十八里路走完,從萬松書院下到草橋,再到了祝府,送的是萬般不捨與牽腸相思。
等閻摩舉著“祝府”的牌子上臺後,原本在戲臺最後一排的“樹人”迅速下去,閻摩又換上了“萬松書院”的牌子。
緊接著,鍾魏上了臺,走到餘子嬰的身邊,餘子嬰已經來到戲臺最前方,仰頭望月,背手站立,當空唉聲嘆氣,不時地掩嘴咳嗽兩聲,顯出其氣虛體弱的徵兆。
鍾魏作為萬松書院的師長,當是關心學生們動態的,便問道:“山伯,想什麼事呢?天氣冷,你咳疾還未痊癒,趕緊回屋吧,不要再傷了風寒。”
餘子嬰聞聲,忙回頭,退身作揖道:“師父。山伯……咳咳咳……山伯是在思念賢弟。與賢弟分別一月,竟覺漫長恍若年餘,看書入不了心,吃飯堪比嚼蠟,咳疾不好身體不適……想起上回分別,賢弟提到自家小九妹,說要與我二人做媒,將九妹許配給我……可是,山伯思及自己尚一事無成,娶九妹入門,怕是要耽誤了人家,害了英臺的一番好意。”
鍾魏臉上做出驚訝狀,道:“英臺何時有個九妹了,他是祝家唯一的血脈。”
餘子嬰道:“什麼?那……那英臺說他有個九妹是為何呢?還說要許配與我?”
就在二人都迷惑之時,盧旺走了上來,“山伯。”
喜歡大唐驅鬼錄請大家收藏:()大唐驅鬼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